历时三个月的2009-2010全国女排联赛终于结束了,还是实力不济,但全面的天津女排获得了冠军,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现在整个国内女排的现状,其实在中国女排最辉煌的2001-2004这个周期内,国内联赛已经暴露出非常明显的下滑趋势,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赛场和国内赛场,完全是两张皮。国家队,靠的是全面和速度,靠的是多点进攻,在这一个周期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住了机会,成就了两次冠军,而且这一批人员心比较齐,在技术上也较之之前的球员,有特色也有很好的互补,所以获得了最终的成功。
回顾全运会和这一年的全国女排联赛,目前的女排状况也是多年来内外因共同酝酿的后果,从排球管理中心来讲,没有抓住女排夺冠的机会好好运作联赛是个很大的缺失,而现在我们都要为过去8年的行为买单,而从现实层面来说,在二传和主攻方面的人员真的真空很大,接应二传也一样,当全面的周苏红路线到了一个分水岭的时候,怎么整合现在的人员配置和技战术特点来运行新的中国女排就显得很重要了。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还是要靠全面快速,多点进攻来冲破世界的阻隔。
其实,较之主攻位来说,二传人员的匮乏才真的让人担心,魏秋月,在天津队够用,在国际比赛中没什么用,这个是这三年来的事实证明的了,如果说女排要重回一流强队,光靠魏秋月还不够,她有几个致命的弱点,就阻碍了发张的瓶颈。首先,其个人的身体素质就是个大问题,年纪不大但膝关节积水严重,肯定影响弹跳和移动,腰腹能力差,上网球势必处理不力,腰腹差拦网也会受影响,还有最致命的是脚步移动慢,众所周知,跑不到位就传不到位,去年比赛场上经常能看到她拖着沉重的步伐还是到不了位,传出的球真是惨不忍睹,而且她的防守能力也是叹为观止,差得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最致命的是她手指手腕的爆发力,传出的球速度慢得根本甩不掉拦网,可以这么说,有史以来中国女排最差的主力二传非她莫属了,回想下从八十年代到现在历届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不管主力还是替补,都是以脚步移动迅速,传球出手速度快而著称得到,而这些特点与现任的国家女排队长无关。
但是很无奈,没有什么意外她还会是新一届女排的主力二传。但看下国内各个球队,能够有希望去国家队磨练,接受挑选的二传队员真的没有,硬要凑个数,江苏队1990年的李慧和四川队1990年的王晨,可能经过艰苦的训练能练出来,但需要时间和球员自身的悟性。如果,为了眼前的成绩,那冯坤和赵云或许会是教练可以考虑的人选。
主攻位置上,除了王一梅和李娟意外,有一大批条件不错的选手,上海的张轶婵和杨婕,江苏的惠若琪,八一的刘晗晏和左婷,都是身高在1.87以上的高个主攻,而且如果练的得法的话,会是很好的大主攻接班人,其中,还有个别队员也可以向接应方向发展,比如,江苏的惠若琪和上海的张轶婵。而矮个的主攻手中,北京的刘晓彤、江苏的翟婷丽和天津的陈丽怡都各有特色,如果要入选国家女排,都有很多方面去弥补自己的弱点。
副攻位置上,马蕴文和陈瑶是不错的搭配,还有北京的薛明和南部的杨珺菁以及福建的徐云丽。这五大副攻,可以说是国内目前实力和经验最好也是在国际比赛中最有竞争力的副攻了。
接应位置真的比较难办,主要是教练的意图是怎么样的,很重要。入选的合适人选,北京的曾春蕾和上海的张磊,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接应人选,前者有身高,但身体素质堪忧,后者,有速度,身体素质也不错,但身高有限,除这二人以外,江苏的陆倩和天津的殷娜或许会入选,但都不是最佳人选。
在自由人位置上,能入选的就四个人,可以去竞争,周苏红,陈展,张娴和王茜。
我个人觉得理想的19人大名单人选如下:
主攻:王一梅、李娟、惠若琪、张轶婵、杨婕、刘晓彤
副攻:马蕴文、陈瑶、薛明、徐云丽、杨珺菁
接应:曾春蕾、陆倩、张磊、(惠若琪)、(张轶婵)
二传:冯坤、李慧、魏秋月
自由人:周苏红、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