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女排的人员选择有很大的问题,再加上王宝泉的毁人不倦,使得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时候处于人员匮乏的境地。在这里不得不提伤病的问题,俗话说的好,预防胜于治疗。惠若琪的受伤,其实是疲劳累积,我早就说过,打完瑞士赛后,总统杯不应该再打,而是应该休息,但是王宝泉教练死要成绩,最终得不偿失!看看王宝泉上任才多久,王男,惠若琪大伤离队,薛明小伤,而接下来我估计魏秋月也差不多要废了。到了如此的地步,王宝泉还说“我们的训练方式不比欧洲的差”,可以说是不要脸到了一定的境界。以下开始正式话题:
第一部分:人员选择(12人名单)
主攻:王一梅 惠若琪 杨婕 (空缺)
主攻方面我还是认为中国女排带4主比较合适(国际排联为什么不多给1个名额呢?诶~)。王一梅的实力不用多说了,大主攻当仁不让的人选。至于某个圣人说的亚洲杯的期限,那属于脑残的言论。最近,看到了大梅的6号位后攻,效果不错,期待把状态调整的更好。惠若琪是中国女排不可或缺一个主攻人选,以惠若琪的实力,我认为大主小主都可以担当。王一梅+惠若琪的主攻搭配,攻击力非常可观。最近,惠若琪受伤了,我认为惠若琪应该接受手术的治疗,而不是采取保守的做法。中国的队医不可信,庸医太多,看看废掉了多少人!惠若琪年龄还小,着眼于未来,应该立刻手术!带伤打世锦赛,状态也未必好,万一伤势加重了,就影响惠若琪的运动生涯了!杨婕是惠若琪最好的替补人选,杨婕的一传防守在上海队负责很大一块区域,这样能攻能守的主攻不可多得。而另一个主攻替补,要求攻击性较强,防守较好,大家看看谁比较合适。
二传:王男 李慧/冯坤
魏秋月的传球实在是拖累了整个队伍的攻防节奏,看看泰国和日本的二传,她们组织的速度,而魏秋月的防守我觉得连卞雨倩都不如,我觉得中国女排现在首要的问题就是换二传。王男是目前国内较好的二传,速度快,脚下灵活,战术组织有头脑。可惜进队不久就伤了。李慧是很值得培养的一个年轻二传,卞雨倩的不足就在于她和副攻的配合。最近,听说冯坤愿意回国家队,我觉得这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二传和其他位置不一样,年龄大点没有关系,经验和技术是关键!
副攻:马蕴雯 徐云丽 杨珺菁
个人认为徐云丽做大副,马蕴雯做小副较好。徐云丽比赛气质相当的不错,有一股激情,2,3号位都能进攻,是她的一大优势,并且她的拦网也不错。如果能够有一个出色的二传,我相信大丽丽的扣球会更加的HIGH!马蕴雯的优势就在于她不挑球,而且拦网好,你看魏秋月传给她那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球,马蕴雯扣摸吊统统使上了,得分了还!而为什么不用薛明,打强队薛明实在是欠缺。杨珺菁也是二三号位都能打,我觉得她应该走刘亚男的路子,要练习一传。
接应:张磊 (空缺)
无论张磊是主力还是替补,至少应该占1个名额。张磊的跑动进攻很有特点,身高虽有劣势,但是她的扣球高度:3.16米,拦网高度:3.08米。比起一传来,张磊应该更注重防守的练习,而在比赛中扣球应该注意线路的变化。为什么不用周苏红,因为中国女排对于接应这一位置的要求很高,周苏红毕竟年近30,体能是一大弱势,这个位置和二传不同。而国内现在接应,不知道何人可以做到攻防兼备?
自由人:张娴
自由人方面,张娴应该是大赛经验最丰富,一传防守较出色的队员。最近,打美国女排,3,4两局中国女排场上能接1传的就张娴1人了,张娴还能发挥的良好,这是实力的肯定。而某闺女实在是极品中的极品,1上场连卡4,5分。
第二部分:战术
我们中国女排现在也应该学习日本泰国的某些打法,排球发展到今天要在技战术上创新比较困难了,但是可以借鉴,把适合自己的东西加以运用。
5,6号位的后排攻:
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尽管日本泰国的一传是半到位的,但是二传快速将球传到5,6号位进行后排攻,效果很不错。为什么我不用魏秋月就是这个原因,她传球的节奏某种程度上拖累了整个队伍的战术安排和进攻效果。惠若琪在江苏队有5号位后攻的战术。如果,我们遇到前排两点攻,完全可以实现惠若琪在5号位,张磊在6号位的后排攻战术。这种战术对于二传手要求较高,需要速度快,对球把握好。个人认为,泰国和日本都能打这种战术,惠若琪和张磊应该平时加以练习。
夹塞和梯次:
这种战术在男排中运用的较多,但是我觉得也很适合中国女排。惠若琪和副攻完全可以在3,4号位做梯次配合,日本泰国女排也常用这种战术。对于夹塞的要求就比较高,二传和副攻做短平快掩护,惠若琪跑到两人中间扣球。当然接应也可以尝试这种战术。
以上战术,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王一梅和惠若琪在前排两点攻时的问题。当然有两个前提条件,1个就是二传,看看日本泰国的二传和魏秋月的传球速度差别就知道了。第二个就是一传,当然好的二传,也可以在半到位的情况下组织起漂亮的战术。对于中国女排,我认为3+1的接发球体系比较合适,遇到强发球轮次,4人接,弱的就3人接,这需要主教练赛前对对手做好研究,而不是等到比赛结束后,只会说“没想到对手那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