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新一届中国女排的首秀终于上演,对手是排坛2流球队多米尼加。可惜中国女排赢的并不轻松。
于是有很多人开始呼吁:强力接应根本不适合中国女排,我们要快变接应。
对于这个看法我很不认同,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何为快变?双背飞不等于快变。
很多球迷一直在说,我们用了XX做接应,以后再也没有双背飞了,中国女排速度越来越慢。可是好好看看08年的比赛,巴西队的速度比中国队要快多了。巴西同样没有双背飞,但是巴西女排依靠中间加压两边快速拉开+接应交叉+主攻接应三点快速后排攻的战术,比中国那一个孱弱的双背飞要有效的多,这也是一种快变,更先进的快变。周苏红 的强项是她的一传防守以及跑动速度,但是单论进攻,谢拉除了没有双背飞,其他几乎比周苏红都要有威胁:战术后攻,二四号位平拉开背拉开,定点强攻,前交叉背交叉加塞梯次都有。为何说中国女排的双背飞孱弱?0708的中国女排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使用副攻双塔,为何说不得已?因为世界女排普遍使用194+的副攻,使刘4拦网各种被抄手,不得不使用双塔战术。这样一来便导致了一传体系的不稳定,李娟+张娜+周苏红已经是国内最好的一传组合,这三人的组合说世界超一流当之无愧。但是问题就处在李娟和周苏红的进攻上,一旦对手发球找她俩,李娟平拉开受限于自身突破能力基本隐形,周苏红为求战术攻不得已起高一传放慢速度。这样一来一攻和防反体系受到很大限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队一切战术都是围绕周7制定的,而周7的接应站位限制了她在兼顾全队50%以上一传情况下的跑位和进攻。相比网对面的巴西队,不得不承认,巴西比我们还要快变。
第二,双主攻接一传的潮流。
双主攻接一传,是目前最先进的一传站位体系。这种站位方法,最大程度解放了接应,接应本身的站位优势使其能够在各个位置发动攻击,成为全队战术核心。因此,实行双主攻+自由人接一传或者双主+接应+自由人接一传的模式,是非常可取的。
第三,中国女排不是84版的,更不应该是04版、08版的。
所谓看菜吃饭,我们组建的新女排,应该是充分发挥这批队员自身条件和素质新女排,不是0484女排的模板。首先,最有希望打出周苏红式跑动进攻的张磊,不用给机会都知道,在国际赛场没有一点点希望。看看昨天殷娜和李娟的进攻,就知道张磊以后也不会有机会,也不该给她机会。其次,不止我们没有周苏红,全世界都没有第二个周苏红。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打法。是设计多种战术适应人,以充分发挥最大优势才是正道。有人说,现在惠若其脚步速度还不错,可以培养啊?!可你们看过惠若其比赛么?快么?充其量和李娟速度差不多吧。练?可以啊!但是,周苏红是182,而惠若其190。在身高增长的同时,惠若其先天就不可能比周苏红灵活-----周苏红可以算得上是182个头里最灵活的一个,小惠要以190的身高超越她?可能么?有这个时间我为什么不去好好磨砺一下她的一传防守和进攻手段呢?
第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新主帅的设想很多,但是从第一场比赛来看,完全没有实现出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传受限,双主攻孱弱(别说扣球那一下了,就连接完一传上步都吃力,还接不好)。但是不得不提,蔡斌的设想很好,但需要时间去实现。
蔡斌体系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强力接应,降低弧度,两边拉开。可以看到昨天慢月和中国女排已经在落实了,给王一梅的球比较平,所以很难打,王一梅估计太想打好,很多失误。不过慢月有几个三米线附近跳传的一号位和六号位后攻不错,比08版的女排快了不少。还有几个赵燕妮打的一攻后攻,速度比较快。
再有就是副攻二三号位都要能打,除了以往传统的二号位与接应的配合,更要加强三四号位与主攻的配合。后面一部分是蔡斌的新举措。这个建议很好,用王一梅打接应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她的攻击力,何况大梅花防守强攻球还不错,给她时间适应,相信她一定可以。王一梅打接应不可以避免的使得接应和副攻的配合速度变慢,希望好好磨砺一两年,一定能够会有改观。为了弥补战术攻的不足,将交叉梯次加塞等进攻手段搬到三四号位,将会是中国女排的新杀手锏-----两边拉开+两边的战术攻+战术后攻。
可惜的是,中国女排现有的所有队员,无论怎么配备,主攻位置总会有一个大短板。
开场李娟+楚金玲+张闲的一传体系,不要对比04,对比08李周张娜的一传体系,就是到肯定华丽丽的要崩盘。
楚金玲表现得很让我失望,我是她的粉~~~几个球扣不死就开始急了,一传照顾不了。后来换上李娟和殷娜。殷娜除了身高,进攻的其他几个方面都不输李娟,可是我觉得她比李娟还软。李娟已经是进攻大短板,现在加了个殷娜,大楚是一传防守大短板、进攻估计也没0305年这么犀利。中国女排现在的强攻三叉戟折了两把,就靠一个接应我们如何在国际排坛上竞争?加紧培养新人惠若其和赵燕妮是重点。
再说一下昨天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赵燕妮。王一梅作为主力接应,必须要有一个突破力强的替补,所有中国女排队员里,也就赵燕妮比较合适。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赵燕妮基本都能扣死或者至少让对方打不了防反。速度力量高度兼具,特别是有两个后攻,整个人是飞身爆扣,特别赏心悦目。但其在线路和落点上的变化较少,和队友配合的战术还需要再加把劲,但脚步还够快,身材也苗条,加以时日在接应位置上必然大放异彩。当然,如果能练好一传防守又能打好主攻更好了。
综上,强力接应是我们应该走也必须要走的路,如何将中国女排打造成强力接应/双主都能打战术攻+攻拦全面的副攻+战术后攻的进攻体系,是未来中国女排需要努力的方向。
现在中国女排刚刚集训了50天,再给她们时间和鼓励。期待2012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