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8 12:33:12
11運會女排預賽正在秦皇島、漯河兩地進行,新上任的中國女排主帥蔡斌也緊張地奔波于兩個賽區,觀察、挑選隊員。期間,他多次談及自己的組隊思想,聽後確實讓人很受鼓舞。不過,一切設想要能夠真正落到實處,有一條是必須遵循的,就是不能脫離中國女排隊員現有的實際情況。
如果張越紅不進國家隊……
中國女排以攻、防全面立足于世界排壇。蔡斌教練近來強調比較多的也是全面,這當然無可厚非。
全面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整個隊伍而言,另一個是對每一名隊員而言。如果一支隊伍中的所有球員個個都能攻善守、非常全面,那當然最為理想,但這幾乎難以做到。
在每一支隊伍、包括世界強隊中,都常常有個別隊員在某一項技術環節上非常突出,卻又有明顯缺陷。一個高明的教練,就是能夠通過巧妙的人員搭配和技戰術設計,使隊員之間的優勢得到互補,從而達到全隊攻防趨于全面的總體效果。
如果對每個隊員都一概而論,一味求全,就有可能將個別在某一項技術環節非常突出的隊員拒之門外,其結果只能削弱自己全隊的戰斗力。
這一點在以往中國女排的主攻位置表現得尤其突出。主攻是一支隊伍實力的體現,強攻不強又一直困擾著中國隊。一般來說,主攻需要在比賽中負責接一傳,但難盡人意的是,國內一些技術相對全面的主攻,強攻實力往往有限;個別實力好些的主攻,一傳卻常常難讓人滿意。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排中國與俄羅斯的冠、亞軍決賽,球迷大概都不會忘記張越紅最後那奠定勝局的一記重扣。在當時國內的優秀主攻中,張越紅就是一名優點、缺點都非常突出的主攻。
她身高雖然只有1米82,但彈跳出眾,扣球高度可達3米24,國內無人可比,高點強攻也成為其一大優勢。可張越紅的一傳卻難讓人恭維。
當時,針對主攻一傳不夠過硬的缺陷,陳忠和教練採取了由接應周蘇紅、二傳劉亞男與自由人張娜一起接一傳的變通辦法,既使得中國隊的主攻位置做到了人盡其才,又卓有成效地解決了中國隊的一傳難題。這也是中國隊能夠在2003年世界杯、以及雅典奧運會兩奪冠軍的成功經驗之一。
試想,如果當時以張越紅一傳不好就將她拒之門外,雅典奧運會,中國隊就勢必缺少了一位關鍵時能夠一錘定音的“救火”隊員。
切忌一味求全過于教條
張越紅出現的情況,在同樣來自遼寧隊的強力主攻王一梅身上表現的更加突出。王一梅身高1米90,比賽氣質好,四號位的強攻力大勢沉,完全可與歐美頂尖主攻選手相媲美;大力跳發也是國內球員中最有威脅的。可以說,她是郎平之後,中國女子排壇多年少有的最具實力的主攻選手。
遺憾得是王一梅也很難承擔一傳任務。正因為如此,現在有一種說法,講連王一梅也很難保証能在新的國家女排中站住腳,因為蔡斌教練一再表示,他所選的主攻,必須能接一傳。
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國內聯賽中,各隊就全面而言相對更好的主攻,應該算天津隊的李娟、上海隊的何晴兩人,可她倆的進攻實力確確實實都非常一般。
北京奧運會,李娟在不少場次與王一梅同時擔綱主攻,兩者進攻的成功率,特別是打調整攻的能力,差距是明擺著的。要論進攻的殺傷力,何晴應該還略遜于李娟。如果在新的國家隊中,由李娟、何晴打對角出任主力主攻,一傳肯定會更穩定,但碰到世界強隊,進攻能保証嗎?
如果王一梅能有周蘇紅那樣的一傳水平,就十分完美了,可現實不是那樣,也不可能是那樣。根據王一梅的身體條件,即使再下更多功夫,對她的一傳也不能有過高的期望值。
選拔主攻應該先看其強攻實力,因為打調整攻時,主攻只能靠實力說話。而如果一名強力主攻的一傳不夠穩定,教練員則可以通過其他辦法,靈活地加以彌補。
剛剛結束的聯賽中,上海隊也有一名磅頭較重的年輕主攻陳伊娜。盡管她的一傳也很不穩定,該隊主帥張立明還是始終堅持用其所長,陳伊娜也以自己凌厲的進攻,為滬軍打進決賽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了彌補其下三路的不足,當陳伊娜轉到後排時,張立明教練採取的是用一名全面型主攻將其換下的辦法。
要求主攻能接一傳,並不過份,但如果不考慮特殊情況,就容易陷入過于教條的誤區。在目前的國內各支女排中,雖然也有幾名條件不錯的主攻新人,但論強攻實力還沒有一人能接近王一梅。這就是實際情況,不得不承認,也不能不面對。
接應避免一條路走到底
一般說來,接應隊員可分為實力型和跑動型兩類,有人也稱之為強攻型和全面型。國內各隊的接應隊員中,八一隊的白雲、江蘇隊的陸倩、遼寧隊的楚金玲應該算前一種,而原國家隊的兩名接應周蘇紅、李珊,以及上海隊的年輕接應張磊,均應該屬于後一種。
2001年,陳忠和教練執掌中國女排教鞭後,讓原來在浙江隊擔任主攻的周蘇紅改打接應,使其跑動積極、技術全面的特點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闖出了中國接應的一條新路子。2003年以來稱霸國內排壇的天津隊、以及再次崛起的上海女排,在接應位置上均沿襲了類似的作法。
蔡斌教練在執掌中國青年女排教鞭的十年中,接應位置多啟用的是實力型隊員,諸如白雲、殷娜等,加上他最近強調後排進攻、接應要能在四號位進攻比較多,給人的感覺是未來的中國隊,接應將會是實力型選手的天下。
對一支排球隊而言,變化出戰斗力。再好的打法和技戰術,如果多年不變,威力也會越來越小。陳忠和教練執教期間的失誤之一,就是在接應位置一成不變得只有一種模式,隨著其他外國強隊對周蘇紅越來越熟悉,其進攻的威脅自然有所降低。
蔡斌教練大膽變革,通過使用實力型接應,力圖強化中國隊二號位、一號位進攻,是一件大好事,但如果完全舍棄了中國隊接應原來的一套激動、靈活的跑動戰術,又著實有些可惜。為了避免重蹈上一屆中國隊接應位置一條路走到底的誤區,新的中國隊組建時,不妨來個雙管齊下,同時吸收兩種類型的接應,既有繼承又有發展。
令人欣慰得是,國內目前不乏兩種類型接應的可選之才。實力型接應中,有楚金玲、殷娜、陸倩等;其中楚金玲身高1米90,二號位強攻、一號位後攻具備較強實力。跑動型接應中,來自上海的張磊頗似周蘇紅,進攻的速度甚至更快。如果能夠兼有此兩種接應,中國女排比賽中就可以增加更多的變數,路子也會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