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曹慧英
这位河北姑娘英姿飒爽的样子可能至今还深深印在老球迷们的脑海中,作为中国女排第一位队长,她有着拼命三郎的美誉.她曾获得77世界杯优秀运动员、最佳拦网和敢斗奖,这也是中国女排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在世界大赛上获得最佳拦网奖。可惜的是她在78世锦赛前意外骨裂受伤,其后又得了肺病。严重的疾病夺去了她的健康,但归队以后她还是队里的定心丸,每当遇到困难时,教练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她。
在81世界杯中苏之战中,第二局中国队发挥失常,以0:9落后,*****果断换上了曹,结果她稳定住了一传,而且到前排和周晓兰一道封死了对方的高点强攻,彻底扭转了气氛,最终使中国队顺利拿下了比赛。
在82世锦赛复赛对苏联队比赛中,中国队只有以三比零取胜才能进入前四,在前二局顺利拿下以后,第三局对方非常顽强而中国队非常急躁,打成14:12时,袁换上曹发球,结果一箭中的,顺利进入了前四。
曹慧英由于在队里年轻最大,其他队员都叫她老大,她也满有大姐的样子,在退役以后她到中国体育贸易总公司工作,其后自己下海自主创业,但始终还和昔日姐妹那样帖心,郎平回国执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是有了想法总是找到老大商量,周晓兰在辞职出国前后也到曹慧英那里倾诉。。。。。。。现如今她移民加拿大,但在中国女排取得03世界杯冠军和04奥运冠军时,我们又看到了爽朗的曹慧英。
3.孙晋芳
孙晋芳最令人称道的是稳健的传球和冷静的头脑,有人说她的传球是教科书式的,但可曾想到当年她的传球被日本主教练山田认为是基本技术有问题,传球不够柔和。幸运的是她的教练*****也是一位出色的二传,在培养二传上有心得。经过大量的练习,孙晋芳的传球稳定了许多。81世界杯赛,中国队的失误送分为各队最低,这与二传手孙晋芳与对手默契的配合是分不开的,孙晋芳自己的传球数据也居首位,因此获得了最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最佳二传个人单项奖。
在81世界杯时,中国队的个人战术比较多,但集体的跑动进攻并不多,双快一游动使用的比较多,但多数是为主攻掩护。虽然周晓兰打出了单脚背飞,成功世界大赛上运用的第一人,但由于接应陈招娣的进攻偏弱,副攻和接应配合的二号位战术球不多。孙晋芳还是以传两个主攻为主,略显单调。但在82世锦赛上,郑美珠的加入,使得中国队的二三号位活跃了起来,孙晋芳也充分展示了自己传球快速、组织灵活的特点。作为队长,孙晋芳也体现了核心的价值,无论场上出现什么问题,她总是沉着应战,甚少出现波动和不必要的失误。在场下,她也是一位大姐姐,郎平就回忆过当时孙晋芳在生活中经常照顾自己,为自己打早餐,处理内务等等。
由于严重的伤病,孙晋芳在82年末退了下来,出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曾负责全民健身和体彩。后来调到国家体委彩票中心任主任,后又调到网管中心任主任至今,我们也常常看到她活跃的身影。
4.陈招娣
如果说曹慧英是铁姑娘,那么陈招娣被人称这为拼命三郎,这两个人真正集中体现了中国女排的女排精神。
陈招娣来自八一队,身高1.75米,是杭州人。和曹慧英、孙晋芳一样,她也是76年建队之初的元老,从一开始进队就是主力,无论是打二传还是接应,她都稳稳占据队内的主力位置。她的特点是防守好,技术比较全面,场上士气高昂,关键时刻能豁得出去。在81世界杯中日决战中,陈招娣一开始和队友打的很好,轻取前二局,但在第三局时在和孙晋芳抢传一个球时不慎扭了腰,虽然如此,但是她还坚持拼搏在场上,一次又一次地防起对方的进攻。但到后面她的腰就越来越力不从心,袁导不得不把她换了下来,在第四局一路落后的情况下她主动要求再度上场,但不听使唤的腰让她一次看着球在身边经过而无能为力,当袁导责怪也不努力时,他没有想到此时陈招娣忍着巨大的腰痛,等中国队拿下比赛时,陈招娣已经站不起来了,最后被背着上了奖台。非常令人感动。
82年,陈招娣的腰伤越来越严重,在世锦赛上成为替补,主要是替补后排的一传防守,也是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赛后她退役离开了中国女排,到解放军体工队任职,其间还曾回到中国女排任领队,现在已经升到大校一级,成为八一体育的最高领导。
5.杨希
她曾经是中国女排的第一主攻手,因为酷似日本七十年代的明星山口百惠而被日本影迷和球迷疯狂追捧,当时在日本,杨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杨希也是中国女排建队之初的元老,当时她还只有十九岁,凭借出色的弹跳和强攻能力进入中国女排,而且一进队就是主力,在77年第二届世界杯上,杨希一炮而红,出色的进攻令世界女排为之侧目,被称之为优秀运动员第七人。
如今多数人对杨希的印象是,一个“让贤”者,一个郎平的替补。但当时还有一个情况是七八年底她因为伤病离队一段时间,等归队以后,郎平张蓉芳的技术已经得了很大的进步,扣对角技术已经相当完美,杨希只能做了替补。虽然是替补,但这个替补可是唯一的主攻替补,郎张只要有一个不行,她就得顶上。
在81年世界杯赛上,杨希在对保加利亚队比赛是登场,引发了日本观众的欢呼,赛后人们蜂拥而上要求签名,得到签名的人甚至流下了眼泪。可以想象她当时在日本的影响有多大。虽然那两次大赛杨希上场的机会很少,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个曾在建队之初作出的贡献。
据说杨希现在做着很大的房地产生意,有着亿万的资产。是中国女排当年所有队员里最有钱的,这也是人生更大的成功吧。
6.陈亚琼
比起其他老女排队员,这个名字算是相对低调的。她是一个来自侨乡福建的姑娘,身高1.80,司职中国女排的副攻。在曹慧英因伤离队以后,大器晚成的陈亚琼顶了上来,她的拦网有如男子化的空中位移拦网,交叉步的移动,1.80的身高和出色的连续起跳能力,都使得她成为世界级的拦网手。在进队之初,她的进攻偏弱,但是经过加强力量训练和改进技术动作,很快她的进攻就能发上力了,这也使得她这一点的进攻不再成为中国女排的软肋。
八一年世界杯上,陈亚琼的拦网得分率位列所有队员的第三位,那一届中国女排的拦网不但dr本韩国这样的矮个子队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在对美国,苏联,古巴等身材高或是弹跳出色的队也占据明显优势,得分都超过对方十分以上,赛后的统计,中国队的拦网成功次数遥遥领先于各队,这与中国女排有两位世界级副攻周晓兰和陈亚琼是分不开的。
陈亚琼还被人称道的是稳健的防守,有二个球给人的印象最深,一个是81世界杯中日决战第五局中国队以14:15落后时,对方拿到赛点时,日本队扣过来一个狠球,眼看着球要落地,陈亚琼及时赶到,用左手单手救起,使中国队起死回生。另一个是82世锦赛中古之战,当时中国队刚输给了美国队,士气低落,一开始就以1:4落后,这时对方主攻手波玛雷斯的扣球也是眼看落地,又是陈亚琼及时赶到,又是左手单手救起,使中国队士气大振,一股作气拿下了比赛。
陈亚琼当时的家人都在香港,她在富裕的生活和事业之间选择了事业,在功成名就之后,她在82世锦赛后退役到香港文体局任职至今。
7.周晓兰
如果周晓兰如果红在当今这个时代的话,那么她的人气肯定不会比任何中国女排的队员低,即使在当年,她在81年作为主力为中国女排夺冠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天安门城墙的美誉响彻中华大地。赛后她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整整三大麻袋,可见实力与美丽并存的威力有多大。
周晓兰来自山西,父母是上海知青,她有着江南女子的姣好面容。但1.82的身高和出色的弹跳使得她在当时稳稳成为中国女排的绝对主力。77界杯时她还有些稚嫩,但在当年底举行的世青赛上,她率领全队获得了世青赛的亚军,随即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在各国女排见识了她下压式的高拦网以后,中国天安门城墙的美誉不径而走。作为一个二轮二点攻的副攻手,她的进攻任务也比较重,她的背溜运用熟练,三号位的短平和快抹技术成熟,她还是世界女排第一个在世界大赛上运用单脚背飞的队员,在81世界杯对美国队比赛中,她的单脚背飞打的对方完全没有反应。
81年世界杯是周晓兰球技的最高峰,她的拦网得分率位居所有队员的第二位,进攻命中率高达48%(仅因为扣球次数不足而未进入扣球排行榜)。显然,称她为那届世界杯最佳的副攻毫不为过。
从世界杯归来,周晓兰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她的大幅照片出现在各大报纸上。然后,可能是天妒红颜,就在她的巅峰时期出现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情。82年春天,中国队为了适应当年世铁赛举办地秘鲁的情况去秘鲁访问比赛,八场和秘鲁国家队拉练式的比赛,让水土不服的周晓兰病倒了,不得不在当地进行若无事阑尾手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手术就使得她元气大伤,身体状态明显下降,弹跳也是明显下降,回国以后她一直没有调过来,状态一路下滑。在世锦赛对美国队比赛中她表现不理想,中途就被换了下来,然后就失去了主力位置。虽然拿到了第二次冠军,但秘鲁之行对她来说是苦涩的回忆。年底的新德里亚运会上,那是周晓兰作为主力打的最后一个大的比赛。
从83年开始,周晓兰不退居二线成为了替补,尽管是替补,但*****留她在队里的意图是传帮带,带好二组替补队员。周晓兰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职责,带领替补阵容很好地完成了奥运会的任务。
洛杉矶奥运会的金牌也可以看作是对周晓兰多年坚持的一个最好的嘉奖。赛后她退役出任排球处处长。
周晓兰是一个比较直爽倔强的人,在之后的官场里,她虽然最后官至司级领导,但终因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离开了这个曾让人艳羡的职位去美国发展。令人扼腕的是,04奥运会前央视做的百集奥运会英雄报道中,我们没有看到周晓兰的任何只言片语,只是说联系不到此人,似乎这个人在人间蒸发了,消失了,找不到了。幸而在今年的一次体育新闻中我们又看到了她的身影,这次她回国,主流媒体央视终于作了报道,我们看到的是周晓兰清瘦的面庞,似乎昔日的美丽已经远去,但她看上去很开心,或许这也是人生真正的快乐。作为一个文化基础很差的运动员在中年能到美国打拼到工程师,也算是体现了昔日老女排英雄的能力。希望她今后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