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仑瑞士到澳门,这一阵子,球迷们对于中国女排的两名轮流上阵的主攻手大梅、大楚的议论,又多了起来。原因就是主帅陈导采取车轮战术,让她俩先后出埸。可是,她们好像是表现时好时坏,让人难料。
打好时如闭眼扣球,有扣有死;差时好似“地对空”,球往天上走~~
现代排球,比赛每个回合的防反中,球落实到最后,总得有人来最后发言,以求一槌定音,让球落地开花,达到天下太平,我方得分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无法组织战术时,这任务责无旁贷就会交给主攻手――谁让你是当主攻手呀?
这主攻手是我想当的吗?
肯定不是,在中国队,估计没有人争当主攻手的,因为体能条件比之外国强队是先天不足,注定这个角色太难太难当了。陈导曾说过,现在的拦网人太高了,主攻手没有一定能力和意志力,很难打的。
这是一个充满艰苦的空中作业:强攻时的高球,你必须在对方明摆拦网的情况下,拼命起跳,保持人球关系,同时余光观察,最后挺胸收腹,引肩挥臂,甩腕包球。
这种球恐怕还是个末知数,生死末卜:扣成了自然皆大欢喜。若是让拦死了,至少是有勇无谋,没有线路,击球点低,不懂变通等等;若是“开了大炮”,那是心理素质差,控球能力差,技术稳定差~~
唉!
主攻手付出的总是一身伤痛和千夫所指,她们得承担更多的心理压力。
按队伍的“社会分工”和配置要求,从少体校起,教练一般会为选取什么人当主攻手来培养而费尽心血。因为路人皆知,有一个好主攻,可以少练许多战术配合。多简要嘛,而且有效率。所以,要么是又高又壮的,要嘛是又壮又灵的。总之是好的材料先练主攻手。
所以,到了省队国家队,主攻改制成功的机会,一般比其它位置大得多,就因为能打主攻者,进攻这一项绝对不会逊色他人。周苏红和小巫,都是主攻手改造的成功例子。
所以,中国式的优秀主攻手,高个子注定练成、练出来的很因难。当年的郎平是特例,她身高为全队之最,年龄也是全队最小,可是技术特别全面,没有漏洞。她在网前铁锒头八面威风,与古巴路易斯、美国海曼并称世界三大主攻手。而我们当时国内另一个小个子主攻张蓉芳并不逊色,其怪球套路,照样让对方吃尽苦头。
后来,中国排坛上的主攻手,不但出现了侯玉珠,姜英、李国君等当时也算高的主攻手,也出现了当时算是超高的孙月、肖建华等主攻手,还出现了许新、李艳这样的小个兵主攻手,她们都知道这其中酸辣苦麻的。这其中,却实在也有不少条件超高者,只是种种原因达不到高水平,很是让人叹之可惜。所以,可见高个主攻手是很难练就的。
到了2001年,陈忠和费尽心思觅主攻,可在03、04年夺冠军之年,他还是用了杨昊、王丽娜和张越红这三名不算高的炮手,首发两人主力都是壮实有加的“力士”派,以致招到一些非议。这三名主攻手不负众望,她们都在两次夺冠军中展示了自己,证明了自己。
由于王丽娜的“暂退”,王一梅和楚金铃顶了上来。
这下子,议论就多了。陈导的本意自然是想将这两名1、90米的好材料用上,可有人却拿外国人来比。说什么王一梅是“肥梅难练”、楚金铃是“破铃难成”,不一而足。
大家都记得,大楚曾经在2002年闪亮过,只因肩伤中途退出中国女排。这是因为主攻扣手臂肩用力得太多,局部负担太重造成的。她今年梅开二度,重进国手行列,扣球手法有所改变,是直臂甩腕为主,只因肩部难以多发力。运动员如此舍身拼搏为国,本应多加鼓励,可有人就是说她是“差”,依我看,澳门的中巴之战中,她的强攻不是叫人眼前一亮?
再说大梅,她才十八姑娘一朵花呀,年青是她的最大本钱。她身体条件好,壮实可爱,发挥的时候,不也是球球出彩,势大力沉,叫人欣慰。允许她有个波动的过程嘛。她的手上控球能力是有待提高,可也不能因她发球发到队友头上而说其是“谋杀本方”嘛?
我想信陈导的眼力,中国式的主攻,必定得过这九九八十一难后而成功。让我们耐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