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奖赛一个月的比赛,在这个星期即将结束,女排的状态在逐渐走高,对于一个重新组合4个月的队伍我们能有多少要求能,冷静想想别人已经磨合了三年的队伍,而我们才用了120天左右,我们应该理智的看待比赛的胜负关系,而且这场比赛也是这一个月来,中国女排场上技战术水平发挥最好的一场,在心理层面上也体现的比较好,第三局的逆转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但第四局的脆败,也反映了球队波动性大,场上精力不集中,遇到困难摆脱的能力差,但发现问题只要去努力改正,还是有希望的。
中国女排出现这么一个窘境,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2003年中国女排夺冠的时候,就又隐忧存在了,那次的夺冠和2004年奥运的辉煌,其实还是沾了之前训练体系和人才培养基础的光,正好赶上一批条件好,自我要求也高的球员,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的教练,陈忠和、郑宗源以及后来的赖亚文。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国内的很多队伍就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老牌劲旅上海女排掉级,江苏女排为保级而战,浙江和四川这样的有排球传统的队伍也出现无人可用,招回老将来顶得局面,但当时的排管中心,没有很好的指导性的战略调整,应该在把精力重视对国家女排的队伍建设的同时,把联赛的如何更好开展,以及青年训练体系的梯队建设问题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其实奥运夺冠,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局面出现,但排管中心错过了最好的时候,然而现在成绩不佳时,赞助也好,关注也好,当然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更为致命的是排管中心在2009-2012年这个周期内,国家女排队伍建设的思路上有问题,他们没有从专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其实,在2008年之后,排球圈内的人普遍认为,这后四年的周期会很难,问题出在——没人!国内,这个年龄段的主攻、接应,二传包括自由人,都缺乏合适理想之人,缺乏适合中国女排快速多变体系的球员,既然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包括陈忠和也提出,如果他接队,今后四年会更为艰难,那就看出当时他的判断是有多么准确,这是对排球工作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种认识,但排管中心,突然的,自以为是的确信,教练年轻化,或者可以盘活整个球队,或许换个思路,可以打开另一条路,但这样的赌博,在2009年被残酷的现实扼杀,而后,更可怕的,是当蔡斌已经在反思自己的一些执教思路和方式,准备作出调整的时候,急不可耐的排协换了天津的王宝泉,以及半路又换帅。两年三帅,把球队的建设都消耗殆尽。
如今的中国女排,有高度,但技术粗糙,核心不明确,网上有高度,但经验不足,拦网和网上争夺没什么优势,一传不稳,强攻不强,接应能力有限,二传伤病严重,这样一支队伍,在要保证无重大伤病的前提下,展开训练并磨合提高,这事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当然,每个人对队伍构成都有不同的看法,现在的中国女排,在个别位置是可以作出调整的,但大体的架构应该就在这了。很多人,质疑教练为什么选年仅17的杨婕当中国女排的主力接应,其实,仔细想来这是比较务实饿做法,我们现在的能力要争霸世界有困难,那必须先立足亚洲,在亚洲我们的老对手日本和韩国,再加泰国女排,她们的4号位现在都是各自主要的得分点,所以2号位的拦防特别关键,想想去年韩国的金延璟在4号位经常靠超手扣杀突破中国女排时,我们意识到她们的进攻变强了,所以要拿回比赛中得话语权,必须在网口给对方压力,再结合我们的一传和拦防,如今日本女排的木村也好迫田也好,江钿也好都有很强的杀伤力,所以加强接应位置的拦网高度是毫无疑问的应对方式,
今天,这场比赛整个过程可以看到中国女排非常努力,但是,还是失误偏多,关键的机会抓不住,在临场的过程中,尤其最后一局在开局良好领先的情况下,最后失去比赛,其实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当最后前排三点轮,杨婕进攻实力不够的时候,可以换上范琳琳,第一,现在的范琳琳有一定的一传能力,她在八一女排也打过接应二传,在二号位进攻能力和力量上比杨婕有优势,这样就不会造成最后所有的防反球全部集中在4号位等王一梅下球了,这个时候,大梅的体力和弹跳肯定受影响了,压力也大,对方也更加重视盯拦防了,如果这个时候右翼的进攻能做有效的支持掩护,那就会减轻其他进攻点得压力。
比赛已经结束了,明天对阵泰国女排,是9月亚洲锦标赛之前的试水战,中国队全力争胜的同时,也要尽快熟悉起亚洲快速打法的拦防,就算进不了大奖赛四强,之后碰日本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今年要亚洲锦标赛争冠,那日本,韩国,还有泰国都是必须过的关,而对于现在的中国女排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
[ 此帖被一一在2011-08-25 01:0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