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道:兵贵精而不贵多,将贵谋而不贵勇。说的就是战争中要想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就是战争双方的斗智,仅凭一勇之夫的蛮干是成不了大势的。在这方面,项羽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气力来说,项羽能单手举起千斤之鼎,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无出其右,可就是这么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当他面对十万汉军的包围,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乌江自刎,自己抹脖子了事。而他的对手刘邦,亭长出生,手无缚鸡之力,可就是因为善于以智取胜,最后还是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
体育比赛就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而其中尤其以球类比赛这一特点表现得最为突出。就以排球为例,因为排球是隔网运动,和对方的队员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所以空有一身蛮力的队员的状态只能在比赛中呈现直线下降的态势。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运动员的打球智慧和临场应变能力的时候。而在主攻这一位置上,这个特点就表现的十分突出。
以中国队为例,现在中国队的三个主攻是李娟、大梅和杨昊。在这三个人中,大梅和杨昊基本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都是凭借自身的力量优势,采用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得分的。这样的打法虽然看起来很痛快,但是却难以持久,总的来说,就是越到后来,随着主攻队员疲劳程度的加深,威胁性越来越小,最后把进攻队员累死了事。特别是在面对一些强队,比赛进行的艰苦激烈、双方相持不下,以至于比赛拖长的时候,就会导致进攻队员的体力直线下降,这一特点表现的就愈加明显。
就以本次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古之战作为参考(因为另外的四个对手都是以三线队出战,与她们的比赛,参考的价值不大,只有古巴队的阵容比较整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比赛时间的拖长,王一梅和杨昊的进攻威力呈现明显的递减状态,头两局还虎虎生威的大梅和耗子,到了后面两局,每打完一个球,就要站在地上喘气半天,明显的顶不住了。而体力的急剧下降不但影响到了她们的进攻威力,还进一步削弱了她们本来就不牢固的防守实力,使得即使她们到了后排,也成为了对手的进攻靶子和突破点,只能成为中国队的负担和累赘了。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中国队的后排防守形同虚设,这也是为什么中古之战的后两局中国队一溃千里的原因所在了。
反之,像李娟这样的打法,主要是以巧取胜,靠打落点、线路和找人和打手出界的方式得分。既然我们承认排球比赛最终的目的就是多得分,从而击败对手,那么什么样的得分方式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雷霆万钧的进攻是得分;以巧破千钧的点杀也是得分,而且后者更加节省体力,也更加显示了进攻队员的智慧,符合经济学当中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一基本原则,真正体现出了一个优秀排球队员的智慧和应变能力,更加应该值得肯定和夸奖。
同时,千万要小看这种巧打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节省进攻队员的体力,而这些节剩下来的体力在关键的时候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家都说在主攻位置的队员中,李娟虽然进攻能力似乎并不突出,但是防守能力十分出色,这除了和她在天津队这个优秀集体中得到的锻炼密不可分以外,还和她本人善于用脑,懂得如何合理分配体力有很大的关系。
两个实力相当对手的比赛,在比赛的后半段,主要考验的是队员的体力、精神和意志力,而其中,谁能更加有效的分配和保持自己的体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更是如此。由于防守属于被动性的应对,因此更加消耗体力,当比赛进入最后的阶段,双方的体力均已经大幅度下降,尤其在防守中,接球、移动和反应的速度大大下降,而这时,李娟在前面所积累下的体力就显得更加宝贵,这些体力使得她能充分的发挥自己在防守上的技术所长,保证本方一传的稳定。要知道,在体力下降极大的情况下,尤其需要传球的稳定性,以减少二传和攻手的无谓跑动,而要做到传球的稳定,和一传的接球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而接一传的队员要想接好球,需要有充足的体力来保证技术动作不会变形,而李娟就能比较好的完成这些任务。
在中国的主攻手中,力量大的技术不够全面;攻守技术全面的头脑又不够机敏。而同时具备合适的力量、攻守全面的技术和机敏的头脑的主攻,屈指可数。而在有限的几个人中。李娟无疑是其中的翘楚。所以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李娟是上天送给中国女排的礼物,是不可或缺的最佳第六人。

[attachment=1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