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即将出访德国,随后,他们还将和来访的澳大利亚队打比赛,这些都是为6月份的世界男排联赛做准备。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三个月后的奥运会磨炼主力阵容。到底谁有希望成为中国男排在奥运会上的首发呢?让我们大胆猜想一下。
为了达到教练组制定的快速战术,中国男排几次大胆进行人员改革,起用新人。但是在几次调整中,主攻位置上有一名队员的位置最稳定,那就是沈琼。沈琼近几年无论是在上海队,还是在国家队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从去年担任国家男排队长以来,沈琼显得更成熟了,在场上的喊叫、大力的跳发和激情四射的扣球应该保证沈琼第一个坐上主力阵容的位置。另外,沈琼的身高在队里的主攻手里面也是最高的,无论如何,沈琼的主力应该当定了。
除了沈琼,队里还有三名主攻手,分别是老将施海荣、隋盛胜和小将崔建军。前两者经验丰富,崔建军则是近几年在联赛中有上佳表现。从去年国家队比赛情况来看,崔建军表现比较稳定,基本坐稳主力位置。隋盛胜和施海荣这两位国家队老将的回归完全来源于他们在联赛中的出色表现,施海荣在发球和扣球两项技术统计中均名列第三,隋盛胜则在最佳发球的排名上高居榜首。这对崔建军的主力位置是极大的挑战,因为在奥运会上,经验可能更加重要。但综合来看,冲击力强的崔建军仍然应该有一个首发位置,两位老将在关键时刻替补上场的几率更大。
副攻方面猜想的难度较大。这个位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言,而中国队长期以来副攻偏弱也是事实。中国队的几名副攻在技术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擅长拦网的攻击力不足,进攻稍强的拦网不好,所以在副攻位置上,新一届国家男排一口气引入边洪敏和吉喆两名新人。当然,队伍中还有于大伟和郭鹏两名连续进入国家队集训名单的老队员,虽然二人在技术上也有不足,但是整体看他们在发挥的稳定性和比赛气质上要略胜一筹。这个位置上,第一个应该坐稳主力的是于大伟,他虽然在比赛中有时发挥不稳定,有些毛躁,但是他的跳发、快攻比较符合中国队的战术要求,比赛气质也比较好,应该占据中国队的一个主力位置。来自八一队的郭鹏在进攻实力上相对逊色,但是他的拦网判断较好,郭鹏的大赛经验也是他竞争主力的砝码。边洪敏的身高是优势,拦网也不错,但是大赛经验缺乏,吉喆实力相对平均,同样缺乏大赛经验。目前还是郭鹏成为主力的可能性更大,不过吉喆如果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有优异表现,也可能抢走另一个副攻位置。
二传和副攻一样竞争激烈,姜福东、焦帅各占优势。姜福东身材高大,拦网优势明显,战术球组织能力较强。焦帅除了有较强的组织战术进攻能力,网前的突袭威力也很强,而且他传球速度快,进攻组织相对分散,只是比赛经验不占优势。姜福东应该暂时占据主力位置,焦帅则和吉喆一样,如果最后阶段比赛表现好,机会非常大。此外,还有一名被排除在集训阵容外的老将李春,李春在发球和比赛经验、调整组织方面同样有优势,但是竞争主力位置还有相当难度。
和副攻、二传的难以抉择相比,接应位置的主力人选可以很明白地看出来,全国最优秀的接应方颖超应该成为主力,他在发球、进攻和拦网上都有不错的表现。另一名高度不占优势的接应袁志拥有不俗的定点攻能力,打球也比较聪明,但是主动失误较多,首发的可能性不大。
自由人的位置不需要多猜,任琦的优异表现已经让其他自由人没有太多竞争机会。队里另一名自由人杨亚宁和任琦相比,各方面差得都很远,取代任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一切都只是猜想,中国男排接下来的一系列比赛将给队员们一个最好的展示机会,而比赛结束后,主力的脉络就会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