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女排与上海女排的比赛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乱”。一传很乱,进攻很乱,防守更是乱作一团,所谓快速多变的进攻章法和排球节奏早就被乱得踪影全无。浙江女排凭借周苏红的经验乱中取胜,但周苏红随着“高龄”其状态的大幅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周苏红的不济在世锦赛上已经饱受诟病了,一方面有对手对她研究透彻有所防范的因素,但不可忽视她自身能力也在急剧下滑。周苏红已经二十七八了,08年就三十左右了。男子运动员三十而立不算稀奇,但三十左右还生猛的女运动员在中国却找不出几个。周苏红的运动巅峰已经过了,她的实力随着年龄下滑也是正常规律。
随着周苏红的“老迈”,她那“凌波微步”般飘忽的跑动进攻已经不再具有“一剑封喉”的杀伤力。受身高所限,周苏红的进攻主要以队友的掩护下自己灵活快捷多变的跑动进攻为主,以避开对方的拦网制造空网进攻。但这种进攻需要很多环节来完成,到位的一传,二传精妙的传球,队友牵制力极强的掩护,缺一不可。并且周苏红自己也是主接一传的,从接完一传马上又投入进攻,体力消耗很大,需要很强的体力作支撑。已经奔三十不远的周苏红,她的体力能支撑吗?况且对手被她一次次砸空网也砸醒了,对她的进攻套路已经摸熟了,她的进攻已经不那么奏效了。
既然周苏红已老,那中国女排的接应位置花落谁家?中国女排需要什么样的接应呢?
一是托古特这样的强力接应。欧洲排球多数采用这样的接应,队员实力突出,强打硬吃。意大利的托古特,土耳其的内斯里汗,荷兰的费雷尔,波兰的格林卡等都属于这样的类型。在队伍攻防均衡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再有这样一位实力超群的接应,那真是如虎添翼。不过这样的接应路子不适合我们,我们找不出这样实力超群的队员,亚洲女子运动员在身高、弹跳、力量各方面与欧美运动员没法比。
二是周苏红这样的技术型接应。亚洲女子排球一直采用这样的接应,技术全面,主接一传,防守积极,进攻以跑动交叉为主。中国女排从郑美珠、巫丹到周苏红,一直沿用着这种类型的接应并取得辉煌的战绩。不过这种接应对一传要求很苛刻,这样的运动员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在欧美球队大多采用平冲很强的跳飘发球来冲击我们的一传,使一传到位率下降,没有稳定的一传作保证,技术性接应调整攻能力不足的缺陷立马暴露无遗,使得调整攻的时候我们的二号位成了真空地带,只能依赖主攻在四号位进攻。
三是实力+聪明型的接应。今年世锦赛冠亚军俄罗斯和巴西女排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接应类型,有一定的强攻突破能力,又能参与战术进攻,索科洛娃和谢拉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亚洲接应擅长的三号位交叉和二号位跑动战术她们也运用得得心应手,同时她们的后排功夫也和亚洲接应不相上下,而且她们在二号位、一号位的强攻突破能力大大优于技术接应。也许这样的接应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型接应。
强力接应在中国是“无米之炊”,找不出那样的队员。教练不遗余力地改造副攻就是要延续技术接应的路子,但两个副攻的离队宣告改造“破产”。有人提出天津的殷娜可以接周苏红的班,不过1米82的身高在日益高大化的女子排坛太吃亏。也许中国女排真正需要的是实力+聪明的接应,既能参与战术进攻,又有强攻突破实力,使二传调整传球的时候可以从容地两边拉开。
周苏红在昨天的比赛里和其他队员相比虽然还是高人一等,但不难看出她老态已显,一传已经不如以前那么稳健了,进攻失去了犀利的锋芒,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在打球。虽然她屡屡施展后攻,但球基本上都是擦着网带扣过去的,是她手法控制得好才没大的失误,但力量明显不够了。
周苏红已老,不知道以后中国女排的接应后继者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