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在我心里积攒了很久的文章了,本来早就想写了,可能是刚毕业工作有点懒的缘故,呵呵!言归正传,来说女排的新老交替。
其实,今年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修养身心、新老交替的一年,奥运会后随着张越红、王丽娜、陈静的退役,以及李珊和宋妮娜的离去,新的队伍真正更换的只有主攻手楚金玲,其实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因为以目前的队伍架构来说还算平衡。毕竟一个成熟的队伍首先需要的是稳定,在这一点上陈忠和比谁都明白。
老实说今年新入队的薛明、王一梅、马蕴文、王婷、王可可、赵云、殷娜和王琳不管是从身体条件和技术能力来说,还是从比赛经验来说和2001年重新组队的那一批来比都有很大的差距。2001年的那批队员,很多人都是全国联赛前四名队伍中的主力队员,而且在国内的联赛都有4-5年的主力经验了,再加上她们本身具备的身体和技术能力,其实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和上升空间。而今年进队的队员不管是薛明也好,或者是马蕴文也好,自己所在的队伍由于水平有限,最近几年都是在国内联赛的低水平比赛中竞争,其比赛的强度和困难度远远还没达到磨练她们水平的要求,所以她们进队后不管是从身体素质的要求方面,还是从临场所表现出来的技术发挥来说,相差很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排球本来就是一个成材需要一定周期的项目,更何况你要到世界顶峰水平,那就更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和基础的沉淀。
1主攻的选择
目前主攻是杨昊、楚金玲和王一梅。从到目前为止的发挥来看杨昊、楚金玲是可以胜任国家队要求的。杨昊的全面和技术特点,到目前为止对中国女排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楚金玲和王一梅在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情况表明,前者比较适合王丽娜留下位置,虽然楚金玲的弹跳不是很高,但她的挥臂速率快,手碗发力比较好,在跳发和强攻方面能有所作为,而王一梅扣球线路单一,脚步移动慢,弹跳也不是很好,而且她和楚金玲的技术特点有些相似,她在后排的一传和防守能力还不行,一旦杨昊状态不好会出现无人可换的尴尬局面。
以中国队目前的战术体系来说还是需要一个可以替换杨昊或楚金玲的全面一些的主攻,即使她的突破能力有所欠缺,但只要她的一传、防守和拦网比较好的话那就可以解决现在对替补主攻的需要,而天津队李娟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身高187的李娟的一传、防守、拦网以及扣球线路及技术的稳定性使她能比较好的满足国家队替补的要求,但她在扣球的力量上需要加强。
2副攻的搭配
中国女排目前的战术体系是有一个副攻要接一传的,那就是刘亚男,而她全面的技术也是目前国内难找第二个的,此外,赵蕊蕊的拦网个进攻,张萍的进攻手法的多样性、力量以及发球的破坏性使得我们现在拥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副攻,现在其实只需要有一个有拦网能力比较好的副攻就可以了,我个人比较看好薛明,因为其他东西都是可以练出来的,但身高却是天生的,她193的身高是除了赵蕊蕊以外的第二高度了,看了今年的比赛,明显感觉到如果在高水平比赛中网口实力是多么重要。
至于以后女排副攻的走向,我觉得还是高大化,到后排由自由人替换,现在国内年轻的副攻很多,我比较看好的是河北队的尹萌、八一的陈瑶和辽宁的颜妮。尹萌能跳,是从主攻位置上改过来的,身体素质在国内的副攻中比较好的,身高也有192,陈瑶的技术动作特点很象刚出道的赵蕊蕊,但身体素质有待加强。
马蕴文虽然身体素质很好能跳,但协调性不好,技术动作还没定型,常常技术走形,对于不好的球的上步节奏和处理能力差了点,排球这个项目还是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半路出家的她还是有很多难以逾越的问题。王婷的力量太差了所以也很难有前途。王可可有腰伤不能怎么上量训练而且改接应的失败几乎可以断定重新回国家队的可能为零,毕竟现在副攻线上的竞争是最激烈的。
如果当刘亚男退出主力阵容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女排重新构架的时候了!
3接应的换位思路
要找第二个周苏红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太可能的事情。首先,周苏红是从主攻改到接应的,而陈忠和理想化的想把两个副攻改成周苏红式的接应注定是要失败的。其次,看看周苏红的成长轨迹我们就可以知道,她是一个扣球力量大,扣球手法比较好,线路比较多的队员,而且她的一传和防守又是特长,所以才会在99年当救火队员出任自由人,而国内现在的接应没有一个和周苏红技术特征相似。第三,副攻本来就是各队中很少接一传和卡位防守的角色,虽然王婷和王可可在各自队伍中是接一传和防守的队员,可是那是在国内比赛中,而到了国际比赛,高质量的发球她们还能象在国内一样稳定吗?再者,中国的副攻总的特点是力量偏差,不单单是扣球的力量还包括腰腹力量,而熟悉中国女排的人都知道,周苏红和刘亚男配合的双背飞不仅需要脚步的移动和节奏,而且有时候需要在空中用腰腹力量控制住身体能滞空或后仰扣球,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能在比赛中看到周苏红大力扣球后后仰倒地的情形,而国内的副攻腰腹力量偏差,另外,从小养成的上步节奏对于这些副攻来说打双背飞的节奏来说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看看国内的接应不管是辽宁的齐建华还是八一的白云或者江苏的陆倩都能打双背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属于她们的节奏。
周苏红要接6轮一传,她接一传的能力比自由人张娜都好,手感和手型以及是到位率都是世界一流的,她的更替是会影响到整个中国队战术套路及节奏的。她是目前中国女排战术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主攻和副攻进攻都受阻的时候,她的第二点进攻,不管是前交叉还是双背飞都是一个有效的突破点和牵制点。此外,她的果断和勇猛是国内任何一个队员都不具备的,与其找第二个周苏红还不如到某一天在重新构架中国队进攻体系的时候找另外一种类型的接应来完成新老的交替吧!
4二传期待高个二传
现在世界各国的4号位进攻点都很高,所以中国女排要立足世界把边的二传拦网很重要,对于中国女排来说二传你不一定要象诸韵颖那么灵活多变,只要你传出的球稳定就可以了,因为中国女排永远的指导思想是2、3位网口的好一传。
其实,大家都在夸奖冯坤的传球技术,说句公道话,她的优点是稳定,其实稳定的基础是中国队良好的一传保证,在乱球中的传球思路和手法方面冯坤还是有所欠缺的,好在中国队出乱子的情况很少,如果单比传球的手法来说,公允的说宋妮娜手法更细腻动作更隐蔽出手速率更快。
冯坤的优点在于拦网,可这个在现代排球中有多重要啊,她的高度,和偶尔的进攻就可以破坏对方的节奏,看看世界强队的主二传吧,不管是意大利的罗比安科还是美国的阿莫或者是拉米勒丝与梅萨都是只有170左右的二传,在进攻中就是一个突破口。现在就是希望天津的魏秋月能在全运会后顺利接班并提高自己的拦网水平和传球水平,等冯坤退下来的时候她能接得上班。
至于自由人的问题其实倒不是很大,但要找一个有张娜那种气质的自由人倒很难,年轻的自由人都有机会,都需要努力。
5说说中国女排的战术走向
陈忠和很聪明,他找准了中国女排在目前阶段突破的一个方式――速度。不管是杨昊的平拉开,还是刘亚男式的世界第一快球都是从速度上去突破。因为以力量和高度来说中国女排占不到任何便宜,但欧美球员从小养成的慢速度是完全跟不上亚洲的快变的,陈忠和深知这一点。而且他的聪明之处还体现在中国女排的发球体系的构建中。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女排的发球是世界数一数二的,用发球来带动拦网这一点很聪明,那就是为什么周苏红进队以来一直在加强发球威力的原因,也是为什么张越红还是王一梅只要有条件和可能就要改强力跳发的原因,因为大家也看到了,如果是古巴、意大利或者是欧洲的荷兰或波兰只要她们一传到位以中国球员的高度和能力是很难拦到她们在3号位的短平快或高点远网快球以及半高球的。
中国队对一传的依赖来自于本身主攻实力有限的基础上,明打硬扣不是我们的特长,那只有在速度和变化上做文章。调整强攻也不是我们的特长,就要求我们在拦网和防守起球上做文章,在防反中一到位就打快是亚洲的特点也是中国的特长。
我理想中的女排架构如下:主攻一个185左右,能接一传和防守,扣球手法好,扣球线路多样而清晰,扣球出手速率快力量要大,另外一个主攻至少要190,突破能力强,扣球力量要大,弹跳要好,两点轮的强力主攻,作风和气质要好。副攻一个190以上,一个至少186,矮个的副攻相对技术要全面一些,接应185左右,强攻实力好,防守卡位好,拦网手型要好和判断要好,二传在184左右,把边的拦网能力要好,传球稳定,发球要好,自由人身高在178左右,接一传手感要好,防守的卡位和判断要好,最重要的是作风要好,果断而勇猛,乐观而大度。
随着新老的交替,我认为中国女排会有很大的变化,从战术构架上来说,接应二传是个变数,而用一句排球行业内的话来说3年成型5年出成绩,中国女排的新老交替之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