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斌执教最大的手笔,莫过于将“全面接应”改为“强力接应”。
政治书上有一个观点,历史是发展的,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现在问题就在于,强力接应与全面接应哪个更适应时代潮流?
在蔡斌眼里,无疑前者是时代潮流,因为大多数队伍是强力接应。
也有句哲理是这样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黄种人的身体素质较黑白人种较差,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黄种人在身体直接对抗的项目上历来就是鲜有胜绩,飞人刘翔在田径场上叱咤风云,也是因为栏间技术对110米栏成绩影响很大,单纯短跑,刘翔根本不行,上次4X100接力,刘翔跑上海的最后一棒,就直接被后边的人超了。
在排球场上也一样,黄色人种也在力量速度高度等环节上处于下风,所以大多数亚洲球队成绩不理想。陈忠和时代的中国女排能一枝独秀,一定有独到的地方。这个独到的地方在哪里呢?我能看到的,就是”全面接应“周苏红与”全面副攻“刘亚男。
大多数人能看到周苏红,却没看到刘亚男。中国女排追求的是保障一传,坚持“快、变”,这里边的“变”是周苏红,而“快”就是刘亚男。这两人又都是一传高手,与自由人张娜共同组建一传“铁三角”,这是黄金一代赖以成名的基本战术。当然,这里边还有冯坤传球的快变,耗子平拉开的快变,蕊蕊的"高快变",也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这些要素在其他国家队伍里都能找到这方面的影子,比如竹下佳江的快变,托雷斯的高快变等等,都能与我们相媲美,只有周苏红和刘亚男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个独到的就是她俩。
排球比赛里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熟悉对手”,正因为其他各队都是强力接应,彼此都相互很熟悉,比的也只能是身体素质,竞技状态等等,所以出现了俄罗斯在欧洲杯经常连前四都进不了的情况。黄金一代正是采用了独到的战术,让对手不熟悉,不适应,再加上冯坤、蕊蕊、耗子等个人能力出众能与黑白人球队相抗衡,这才有了黄金一代的辉煌。
而今,蔡斌把别人用得烂熟的战术抄袭到中国,美其名曰顺应时代潮流,殊不知这个仅仅对于中国来说很新鲜的战术,其实是外国人用得烂熟的“洋垃圾”,个人认为这个战术除了取悦排管高层,哗众取宠之外,对中国女排真实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果中国女排真的走上了强力接应的道路,那么我们只能跟对手拼身体素质与临场状态,孱弱的主攻,注定了凶多吉少。
俄罗斯有第一主攻加莫娃的时候都不能拿到世界第一,大梅当了替补的我们又有几成把握?缺少了亚洲第一高度的赵蕊蕊,缺少了世界第一快球手刘亚男,我们拿什么与诸强肉搏?马韵文,薛明,陈瑶确实不错,但是终究与蕊蕊亚男不是一个档次,中国女排的明天会是怎样,我真的捏把汗。
也许以后的蔡斌会打几场漂亮仗,也许我今天的言论会被历史证实为谬论,但是唯一不可改变的真理,是我对中国女排的热爱,和我对蔡斌的恨铁不成钢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