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ubov Sokolova,一个为排球而生的精灵: 背溜、背飞、交叉、短平快、近体快、半高、强攻、后攻、跳发、一传、防守、拦网、4号位单脚强攻、后排背飞,排球的每一项技术无所不能;副攻、接应二传、主攻、自由人,打遍了排球场上除了二传以外的任何位置,并能在场上任何一个位置得分的全能又全面的队员。
10年前,很多球迷都还记得1998年世界锦标赛,1位身穿5号绿衫球衣的俄罗斯美女在镜头前甜甜的微笑,金色短发璀璨耀眼。对于排坛,那是一段传奇的开始;而对于无数喜欢Sokolova的球迷而言,那仅仅只是一段无法泯灭的记忆的开端。
从小就喜欢打排球的Sokolova,在15岁时就入选了莫斯科CSKA俱乐部,成为了一名职业排球运动员,并在此俱乐部训练和比赛了3个赛季。1995~1996赛季,Sokolova转会到莫斯科的瑞西俱乐部。凭借在俄罗斯超级联赛中的突出表现,受到当时俄罗斯女排主教练Karpol的赏识,破格转会到以俄罗斯国家队为班底的Uralochka俱乐部。
1996年,Sokolova首次入选俄罗斯国家队,并以副攻替补的身份参加了当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但年轻的Sokolova鲜有上场机会,不过却在此期间收获了她人生中的第1段爱情。当时,尽管俄罗斯已经开始重点培养她,但爱情的力量是万能的,由于结婚生子,Sokolova退出了1996~1997整整一个赛季的比赛和训练,并改名叫Chachkova,但这段婚姻并不如意,最终以离婚收场。
1997年,Chachkova产后复出,再次入选俄罗斯国家队,被主教练Karpol委以重任担当主力副攻。当时,Chachkova在3号位的半高球、近体快、短平快和2号位的背溜、背飞,辅以大力跳发和后攻,彻底丰富了俄罗斯的打法,因此随即成为国家队的战术核心,并在当年的大冠军杯赛上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冠军。
1997~1998赛季Chachkova转会到莫拉多斯特俱乐部,参加了克罗地亚女排联赛。随后的世界大奖赛令我印象深刻,这位队员完全颠覆了副攻位置的概念:除了会打副攻拿手的二三号位快攻,居然还客串一轮主攻,而且4号位强攻叮咚作响,不禁令人咋舌,更令我咋舌的是她在后排还与老将Morozova、Artamonova承担一传和防守。后来才知道她在当年的瑞士精英赛荣膺最佳扣球。不过1998年世界锦标赛半决赛,俄罗斯负于中国没有进入决赛,但Chachkova梦幻般的多点进攻让我记住了这位5号金发美女。
在打完1998~1999赛季的日本联赛后,Chachkova回到了俄罗斯。当年的瑞士精英赛和世界大奖赛,Artamonova因伤没有归队,Chachkova便临时顶替出任主攻,并在强攻、一传和防守环节表现突出。之后的世界大奖赛,对于Chachkova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主教练Karpol根据Chachkova一传稳定、防守卡位准确、两翼前后排进攻犀利等特点,将她从副攻大胆调整到接应二传,并让原主力接应Morozova改打自由人,Belikova正式担任主力副攻。之后Chachkova、Godina和Artamonova被称为世界女子排坛的“三驾马车”。Chachkova是当年最耀眼的一颗星,正如国际排联对她的评价一样:“这名令人难以置信的新秀现在已成为Karpol在叶卡特林堡的造星工厂培养出来的最全面的选手。她既可以打4号位强攻,又可以打2、3号位快攻,更不要提在二传背后经常打的背飞和半高球了。”为此,国际排联特别为她发明了一个新的称谓“Universal”,目前这称号她一人独享,足可见国际排联对其喜爱的程度。Chachkova的跳发相当厉害,193cm的身高让她的拦网固若金汤,虽然身材高大,但地面防守却没有漏洞,因为她能够迅速地移动,总是能将她防守区域内的球救起来,这不是一般俄罗斯队员的强项。Chachkova向世界展现了俄罗斯新生代球员的发展方向,希望在将来,俄罗斯能多培养出一些像她一样全面的选手。俄罗斯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要归功于Chachkova加入主力阵容。她对俄罗斯队的作用就好似Aguero对古巴队的作用一样。虽然Chachkova不是二传,但是她让全队趋向一个“V”字的平衡,而她就处于这个“V”字的顶点。Chachkova并不仅仅只会蛮打,她每打一个球之前都会仔细思考,并且她与Vassilevskaya的战术配合要比依利娜-斯密尔诺娃那个年代要多得多。
不久以后,人们就开始认识了Chachkova的得分能力:1999年世界大奖赛,她带领俄罗斯一路杀进决赛,并在决赛中3:0完胜巴西,夺得冠军,她个人在最佳得分排行榜上仅次于Virna Dias排在第2;随后的欧洲锦标赛,Chachkova和她的队友也获得了冠军;1999年世界杯,他再次带领俄罗斯3:2力克巴西,她的战术球很轻松地就通过了加尼娜-康赛卡奥和卡林-罗格里格斯的拦网。虽然Chachkova和她的队友在古巴强悍的进攻面前显得毫无招架之力,最终负于古巴,但Chachkova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膺最佳扣球和最佳一传,这一攻一守的奖项向世人证明了她的排球才华,而且在各项技术统计中,她全部进了前10,“Universal”当之无愧。虽然最终获得亚军,但俄罗斯仍被认为是悉尼奥运会金牌的有力竞争者。因为大家都认为,那个时候Chachkova会越来越成熟,俄罗斯的“三驾马车”有足够的火力对付古巴,但如果她们要想击败加勒比黑旋风,还要多组织一些快攻并加强拦网。从副攻到接应的这一改变,成了Chachkova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1999~2000赛季,Chachkova重新回归Uralochka俱乐部效力。2000年俄罗斯获得了瑞士精英赛亚军,Chachkova荣膺最佳扣球 ;世界大奖赛银牌,Chachkova荣膺MVP;悉尼奥运会小组赛俄罗斯苦战5局3:2战胜古巴,决赛的前两局都以两分险胜,可能是她和队友太想赢了,也可能是旧伤复发,最主要是她面对的是强大的Torres的拦网和Aguero的发球,最终2:3失利只获得银牌。如果Vassilevskaya的组织再合理一点,如果她们的一传再好一点……不管怎么样,整个奥运会,Chachkova已经让所有球迷领略了这位全能选手的风采:背溜、背飞、交叉、半高、强攻、后攻、跳发、一传、防守,在排球场上的6个位置都能得分。
最令球迷喜爱的是,Chachkova在场上的激情,每打一个球她都会开心地笑,鼓舞着队友,原来俄罗斯也有如此激情的球员。这与Chachkova随和的性格有关,生活中的Chachkova在队里是最有人缘的一个,Artamonova、Godina、Gamova与她的关系都很好,Godina更是和她亲密无间。Gamova在雅典多次与她拥抱,可以看得出Gamova对她是如此的尊重。如果说Artamonova是俄罗斯的灵魂,那Chachkova则是俄罗斯的支点,俄罗斯队的整个战术体系就是围绕着她制定的,就连Artamonova也承认俄罗斯队的战术核心就是Chachkova,她是“三驾马车”中最耀眼的一驾,是Karpol最得意,最宠爱的门生之一。
2001年的俄罗斯一直都在磨合队伍:更换了二传和副攻,不会背飞的 Belikova再次出任主力副攻。当年的瑞士精英赛赛,Chachkova在Artamonova和Godina缺阵的情况下,带领俄罗斯战胜了刚组队不久的中国队,并再次荣膺最佳扣球。此后,Chachkova还获得了欧洲锦标赛冠军,并荣膺最佳发球和最佳一传。欧洲锦标赛后,Chachkova向Karpol请求休假一年,但是Karpol出于队内刚经过调整,需要她帮忙稳定过渡,同时又担心一年的休假会荒废了她现有的巅峰状态,因此拒绝了她。Chachkova不像Artamonova和Gamova那样从小就在Uralochka俱乐部里训练,加上Karpol一直都很宠爱她,所以Chachkova相比Artamonova有着小姑娘般的任性,便以怀孕为借口,最终打动了Karpol,得到了假期的批准。但俄罗斯排协随后发现Chachkova私自转会到艾扎茨拜斯俱乐部,参加土耳其联赛,这让俄罗斯排协大为恼怒,随即将Chachkova开除出国家队,并上报国际排联要求让她禁赛。就这样,Chachkova为了爱,离开了俄罗斯,远走土耳其,并自动获得了土耳其国籍。很多中国的俄罗斯球迷喜欢叫她Lyuba,这是她的妮称。Lioubov在俄语中是“爱”的意思,当年为了爱,她几乎放弃了她的排球事业,有人说Chachkova是任性的,也有人说Chachkova是敢爱敢恨的真性情。
但很多人都没想到Chachkova的离开让备战2002年世锦赛的俄罗斯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点,半决赛2:3惨遭美国淘汰,无缘决赛。为什么Chachkova离开后造成俄罗斯的一厥不振?出任副攻的Belikova只会3号位快攻,不会2号位背飞,无法在2号位进行牵制;而顶替Chachkova的Plotnikova不是不好,而是没有她没有Chachkova那么好,Plotnikova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她的任务,Karpol给Plotnikova的定位只是俄罗斯传统接应的一传和防守,尽管在一传和防守上尽了最大努力的弥补,但由于进攻方面很难能和Chachkova相比,无法在两翼进行策动,所以赛前夺冠大热门俄罗斯从前排多点进攻再次退化到高举高打的简单策略,只有Tichtchenko还有精彩的背飞表演,少了Chachkova这一点的掩护,主攻所面临的压力是多么的巨大。
2002~2003赛季,Chachkova到意大利A1联赛发展,加盟贝尔加莫俱乐部。2003年,由于Artamonova再次出现伤病,致使俄罗斯没能在欧洲锦标赛上夺冠,进而没能参加当年的世界杯,所以Karpol主动联系了Chachkova,希望她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困难时期帮助俄罗斯摆脱颓势,她答应了Karpol的邀请,但这时却面临着国籍问题,在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的亲自斡旋下,Chachkova才及时解决了国籍问题,从土耳其重返俄罗斯备战奥运会。不过此时Karpol出于俄罗斯女排整体战术需要的安排,让Chachkova出任曾经客串过的主攻,顶替Artamonova的空缺,这是Artamonova伤后一直都没人能顶得上来的位置。由此,Chachkova实现了从副攻,到接应二传,再到主攻的伟大转变。这时的她早已和前夫离婚,改叫了本来的名字Sokolova。
2004年瑞士精英赛,Sokolova和主二传Sheshenina的配合并不熟练,表现也不尽人意,俄罗斯没能进四强;而在欧洲区奥运会落选赛上俄罗斯也没获得出线资格,只在亚洲区最后的奥运落选赛上跌跌撞撞地以第四名成为最后1个晋级奥运会决赛圈的球队。Karpol当时对传媒说:“只是资格赛,名次并不重要,我们的目标还是一面奖牌。”当时所有人不以为然,以为他只是在自我安慰,谁都不看好俄罗斯的前景,何况小组赛还要面对2003年世界杯冠军中国队、2002年世锦赛亚军美国队,世界劲旅古巴队和此前在欧洲区预选赛上完败于对手的德国队,小组能否出线都成问题。
但奥运会上,俄罗斯在小组赛赢了该赢的比赛:多米尼加、美国、德国,输给了古巴和中国,最终名列小组第2,在1/4决赛中占了一个好位置;她们很轻松地以3:0完胜韩国进入4强。半决赛对阵巴西,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很多人赛前并不看好俄罗斯。的确,2004年的巴西非常强悍,她们是当年的瑞士精英赛和世界大奖赛双料冠军,各位置的人员配置都很合理。比赛的情况也似乎是预想中那样,巴西前3局2:1领先,第4局24:19拿到5个赛点,央视恰好没有转播,很多人到现在都不清楚俄罗斯是怎样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翻盘的。很幸运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一局的后半程比赛录像,于是就看到了Sokolova是怎样带领俄罗斯队挽救5个局点的过程:
随着Sheshenina的二次球被拦死,巴西24:19拿到5个赛点,场边巴西的替补球员已经握起手来了,这时Sokolova比了个下压手势,要队友冷静;Venturini发球,Sokolova一传到位,Sheshenina高传到4号位Sokolova强攻打直线,打手出界,俄罗斯得分20:24;Tichtchenko 发球,Marianne强攻出界,俄罗斯得分21:24;Tichtchenko继续发球,Walewska3号位快攻下网,俄罗斯得分22:24;Tichtchenko继续发球,Marianne强攻,被Tichtchenko碰了一下防起,Gamova从1号位垫传到4号位,Sokolova强攻,被巴西防起,Marianne强攻再次出界,俄罗斯得分23:24;Tichtchenko继续发球,Virna Dias2号位强攻,被Sokolova直接拦死,24:24!关键分追平后,Sokolova兴奋了,她跳起来和Gamova击掌后开心地抱在一起;Tichtchenko继续发球,Walewska3号位快攻得分25:24;Virna Dias发球,Sokolova一传冲网,但Walewska过网击球,俄罗斯得分25:25;Sokolova发球,Marianne4号位强攻,俄罗斯有效拦起,Sheshenina高传4号位,Gamova强攻得分26:25,此时场边的Artamonova十指紧扣,紧张程度可想而知;Sokolova发球出界,巴西得分26:26;巴西换人,Fofao发球,俄罗斯一传半到位,Sheshenina高传4号位Gamova强攻,被巴西防起,Marianne反击4号位强攻出界,俄罗斯得分27:26;Plotnikova发球,瓦雷斯金哈3号位进攻被秋利娜防起,Sokolova1号位反击后攻得分28:26!俄罗斯完成了第四局的逆转,将大比分改写为2:2平!比赛进入决胜局。顺着第4局的气势,即使第5局一直都处于落后,Sokolova和队友并没有放弃,顽强地一分分咬着。随着Venturini2次调球得分,巴西14:13第7次拿到赛点,这时巴西换人,Sassa发球,俄罗斯一传半到位,Sheshenina高传4号位,Sokolova强攻得分,14:14;Gamova发球,巴西一传到位,4号位强攻被Plotnikova直接拦死,俄罗斯得分15:14,俄罗斯逃过了7次赛点,终于拿到了自己的第1个赛点,此时镜头上的Tichtchenko眼眶中含着泪光;Plotnikova发球,Marianne后攻出界,俄罗斯完成了惊天大逆转连续第2年闯入奥运会决赛!在雅典这个神话的发源地,Sokolova和她的队友也创造了1个新的神话。赛后,顽皮的Sokolova把秋利娜压在身下,两人抱做一团开心地笑着,镜头中的Artamonova哭了,伸出双手和队友击掌,刚才这双手还紧合着为她们祈祷,现在终于愿望成真了。从电视的慢镜头看到,Gamova含着眼泪与Sokolova拥抱在一起,对比巴西的一片咽泣声,俄罗斯这边是一片尖叫和欢呼,原来俄罗斯的冰美人也能如此兴奋。
决赛众所周知了,Sokolova太累了:进攻、一传、防守、跳发,还要面对史上拦直线最强悍的二传冯坤,前两局的出色发挥仍然拯救不了俄罗斯的命运,她和Gamova苦苦支撑了五局,最终与冠军擦身而过,历史有时真的会重演,悉尼的悲剧再次在雅典上演。赛后,镜头反复对准了她手上的伤疤,据说那道疤是永远留在她手上的,她没有像队友那样痛哭流涕,她只是一圈又一圈地绕着那团纱布,她在想什么?我不得而知。尽管俄罗斯在决赛中没能将黑马本色进行到底,最终屈居亚军,但这位才华横溢的天才球员,在一片质疑声中把俄罗斯一路带进了决赛,并让俄罗斯重返世界排坛之巅,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说明她的价值呢?
雅典奥运会后,主教练Karpol退休了。2004年底,意大利籍教练Caprara正式接手了俄罗斯,Artamonova没入选国家队,俄罗斯的阵容也有了很大的调整。2005年Sokolova在打完世界锦标赛预赛后就离队,并表示只参加三大赛,其他比赛把机会让给年轻队员。之后的欧洲锦标赛,俄罗斯没能获得冠军,只拿了一个季军,所以在当年最重要的一项赛事大冠军杯上我们没能看到俄罗斯的身影,俄罗斯也在2005年国际大赛中消失了1年。
2006年世界大奖赛,我们再一次看到了Sokolova那熟悉的身影,不过此时的她仍然司职主攻,相信很多喜爱她的球迷都知道,Sokolova最擅长的不是主攻,而是接应二传。世界大奖赛总决赛,俄罗斯1:3巴西屈居亚军。但俄罗斯仍是年底世锦赛夺冠的热门球队。果不其然,俄罗斯在10月31日世界锦标赛首场比赛上3:0完胜墨西哥,最让球迷兴奋的是时隔6年之后俄罗斯全新的“三驾马车”重现江湖:Godina的回归顶替了2000年Artamonova的大主攻位置,Gamova由接应二传改到了2000年Godina的小主攻位置,而Sokolova则由主攻回到了她最得心应手的接应二传位置。虽然“三驾马车”这个称谓只属于1999~2000年的Chachkova、Godina和Artamonova,但球迷习惯上还是称Sokolova、Godina和Gamova为“三驾马车”。
小组赛,俄罗斯一路顺风顺水,并在最关键的一场比赛中,俄罗斯3:1力克中国,从而以小组第1的身份进入第2阶段的比赛。在第2阶段最后一场比赛中俄罗斯1:3负于夺冠最大热门巴西,但这场比赛Sokolova并没有上场,Caprara赛后解释说因为Sokolova腿上有伤,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Caprara的战术安排。在半决赛中,俄罗斯3:0完胜卫冕冠军意大利,挺进决赛。决赛中,“三驾马车”在第1局后半局集体哑火,俄罗斯15:25大比分败下阵来;随着比赛的进行,三驾马车也逐渐进入状态,顺利拿下第2,3局,在巴西拿下第4局后,决赛进入决胜局。决胜局中,双方比分交替上升,随着Sokolova双背飞被判出界,巴西13:11领先,此时,几乎所有的记者都跑向了巴西半场,Caprara要了暂停,想让队员们稳定情绪,镜头一直都对准的是Sokolova。重新回到场上后,Sheilla发球,Sokolova一传到位,Gamova4号位强攻被巴西防起,Sheilla反击1号位后攻被俄罗斯防起,Gamova4号位反击强攻得分,12:13;Sokolova发球,Sheilla1号位后攻出界,13:13,巴西队叫了暂停;Sokolova继续发球,Jaqueline平拉开被Merkulova拦死,14:13,俄罗斯获得了冠军点!巴西再次叫暂停;Sokolova继续发球(隐约能感觉到这次的发球是加了力的),Marianne一传冲网,被Gamova探头拦死,15:13,俄罗斯以大比分3:2胜了巴西,获得了她们阔别16年之久的第11个世界冠军!俄罗斯队员们欢呼雀跃,此时的Sokolova和Gamova紧紧相拥在一起,露出了她那招牌式的笑容,很久都没看到她这么开心地笑过了。在和队友相庆完后她又和Gamova抱在一起,看得出Gamova对她是多么地尊重。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Caprara首肯了Sokolova,并说她才是全队的核心和灵魂。而Sokolova也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世界冠军。2007年4月,欧排联授于了Sokolova2006年欧洲女排MVP,这是对她的一种补偿与肯定。
2007年的Sokolova一直受腿伤困扰,所以世界大奖赛的3个分站赛都没上场,一直到8月底的总决赛才披卦上阵。也许是伤病还没完全好,也或许是其它的原因,整个总决赛,Sokolova的状态平平,也不单是她一个人,“三驾马车”都如此。俄罗斯最终只获得了第4名。在之后的2008年世界大奖赛欧洲区资格赛中,俄罗斯队员由于食物中毒,所以没能获得2008年世界大奖赛的参赛资格,但值得一提的是Sokolova在后几场比赛里改打了自由人,而且有不错的发挥,这样Sokolova就实现了从副攻,到接应二传,再到主攻,又到自由人的天才转变。再之后的欧洲锦标赛,俄罗斯只获得了第3,Sokolova荣膺最佳一传,没能拿到冠军,也没拿到外卡让俄罗斯没能参加年底的世界杯。当年作为目前世界上身价最高的排球运动员(包括男排),拥有年薪50万欧元的Sokolova,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获得奥运会金牌。因此,她不惜提前终止了和西班牙女排超级联赛的诱人合约,毅然回到俄罗斯超级联赛的赛场上,全力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尽管Sokolova已经不在她最巅峰的状态,但是她仍凭借自己非凡的毅力坚持在赛场上。2007~2008赛季俄罗斯超级联赛,Sokolova率领Zarechie Odintsovo获得总冠军, 创造了俄罗斯超级联赛的历史,她个人荣膺联赛的MVP,从2007年的低谷中走了出来,也让很多球迷相信俄罗斯一定能再次冲击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
2008年,Caprara通过和Karpol的沟通,让Artamonova重新回到了俄罗斯国家队,此时的俄罗斯是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第1次凑齐了很多球迷口中的“四驾马车”,奥运金牌似乎又多了一份保证。由于俄罗斯没能取得参加当年世界大奖赛的资格,所以一直在封闭训练。一直到奥运会前才和塞尔维亚,波兰进行了2场热身赛,结果3个队的战绩都是1胜1负,这时不禁让俄罗斯球迷开始担心俄罗斯的此次奥运之旅。而此时的Sokolova已不再在她得心应手的接应二传位置上,而是改打主攻,Caprara这一举动不禁让球迷更加担心俄罗斯的奥运之旅,因为即使接应二传位置对Gamova没什么限制,但所有熟悉Sokolova的球迷都知道,主攻位置对Sokolova的限制实在是太大了!结果也如我们大家赛前猜想的一样:小组赛,俄罗斯1:3负于意大利;0:3完败于巴西;3:0完胜哈萨克斯坦;3:0完胜阿尔及利亚;3:0完胜塞尔维亚,以3胜2负的战绩仅排B组第3,1/4决赛通过抽签对阵中国。没想到,真是没想到,雅典奥运会的冠亚军中国和俄罗斯这对难姐难妹在1/4决赛就早早相遇,这是很多数球迷都不愿意看到的。2008年8月19日,俄罗斯在1/4决赛中负于中国,无缘四强,这是她们奥运史上取得的最差战绩。曾经的世纪接应二传Sokolova用一种悲情的方式向喜爱和支持了她10多年的球迷告别,这不仅是她的告别,也是她多年挚友Godina和Artamonova的告别,曾经的“三驾马车”虽然在历经风雨之后不完美地谢幕,但却留给了球迷完美的纪念。Sokolova也就这样走完了她的第4次也许也是她最后1次奥运之旅,无奈中夹杂着痛苦……
Lioubov Sokolova,世界排坛唯一的Universal,20世纪的世纪最佳接应二传,我心中永远的王母娘娘,说告别不说再见……
[ 此贴被一路寻觅在2008-12-06 14: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