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3"]06四月——尘封中的蕊蕊图片
06年的四月福建漳州,是个台风接踵、暴雨成灾,雷电交加的季节,连共和国的国务院总理都惊动了。
中国女排就在这风雨中开进芗城,蕊蕊同学,与全市人民,一起感受着同舟共济的古训。
由于算定蕊蕊能在年底的世锦比赛中出现,更由于保密的要求,这一集训中的蕊蕊照片,基本上尘封在我的电脑之中。
运动创伤,说白了就是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留下的伤,如果今后不“运动”了,一般情况下,也就好起来。蕊蕊04年四月的“疲劳性骨折”,就是一种长期积累后爆发的伤。
因为排球运动有别于其它的运动项目,它的扣拦技术要求,是运动员必须在“地面发力”后接着在“空中发力”,篮球,足球的第二次空中发力比第一次量少次寡,如跳起投篮和凌空射门,“空中发力”后的结果,必然是容易失重失衡,造成落地时的下肢不等受力或局部超强受力。
一堂排球训练课的跳跃一般是一个人一千次,一埸打满五局的激烈比赛也是近一千次。这就等于运动员有如打桩机一样,必须不停的自我撞击。训练有素的球员,正常都能负担这样的训练,但是,由于现代排球的位置分工专业化了,攻手们的的跳跃增多,主要得分手分配球更多,特别是副攻,还加上两边移动拦网,超负就难以避免了。
不幸中,蕊蕊成了中国建国后五十年的第一例“疲劳性骨折”。
06年四月的风雨中,蕊蕊是满怀信心重返训练埸的,她说,感觉挺好。
在球埸边,我的偶像蕊蕊竟然生平第一次改口,真诚目光逼人,不无顽皮地悄悄叫我“陈先生”,我在激动与心跳之余,感觉她的成熟和稳重,感觉她的顽强与自信,同时,也感觉她隐藏的一丝暗淡和郁闷。
每次上埸前,蕊蕊多是一人呆处,因为她花在包扎和在腿上装具的时间,一定是超过全队人的。蹦带细细缠,装具慢慢系。叫人看了心痛!发疼!!
不由自主,镜头总对着她。
镜头无语,心头泣血,一张张的按下快门,诉说着的是一曲无言的歌。
许多人说,其实,蕊蕊是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另外的生活。
也许,蕊蕊只因为是一种期待的眼神和心中一份不肯放弃的心愿。
镜头前,蕊蕊会有一点角度上、位置上的躲避,有时还会暗中摆摆手,从眼神中我明白,她不想把伤痕暴露和不美的地方示给关爱自己的球迷。
整个集训,蕊蕊从站在一边自行活动到参与局部训练,到最后的网上亮相,以致背飞重现,无不给人一种排坛侠女闭关后出山的震憾。
教练组一直保护和注视着她,一技一叶总关情。
伴随着这一次集训过程,训练埸下的蕊蕊似乎沉思多于活泼,从容多于笑腮!
阿迪达斯组织的活动和晚会,她一直保持着“二度微笑”,却难有开怀;市委迎送宴会,她几乎是静静安坐,只与相邻队员交谈;球迷上拥要求合影,她绝对不会是第一人。
人生最高境界,不就在于“心中无我”吗?
蕊蕊,修成了一种蓄势待发、宠辱不惊的上佳心态。
人生无常,岁月如歌!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世锦比赛前,是医生宣判了她的“缓期执行”!直叫全队欲罢不能。
我恨医生,凭什么?你们上过球埸吗?你们知道蕊蕊所付出的代价吗?运动员的青春,是分分秒秒来计算的!
我谢医生,也许,这就是更好更完美的期待!08再见,就在北京。[/FONT][/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