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场性别大战落下帷幕也宣告中国女排第一阶段的集训结束,两胜四负的战绩也基本反映了现在中国女排的水平和现状。此次中国女排亮相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副攻位置上“双塔”副攻的联袂登场。
徐云丽和薛明组成的“双塔”对中国女排的变化而言绝对够得上是伤筋动骨,因为在副攻位置上撤掉刘亚男就动了中国女排赖以生存的一传“铁三角”。但动刘亚男又显得势在必行,在世界女子排坛日益高大化的潮流下,刘亚男的高度在前排确实太吃亏了。05、06年的输球让陈忠和最终祭出了自己的“必杀技”——“双塔”副攻。
第一阶段集训受教练夸赞最多的也是“双塔”副攻,性别大战之后甚至用上了“惊艳”的字眼,似乎“双塔”副攻已经成了中国女排08年的“救命稻草”。惊艳是否有点言过其实了?有惊无艳可能还差不多。
首先,中国女排“双塔”副攻的使用对小主攻的一传是个严峻的考验。撤掉刘亚男以后,为保证一传,小主攻位置就必须主接一传,而无论杨昊还是孙小清的一传水平都与刘亚男有较大差距。杨昊的“懒”是“久负盛名”的事了,脚底不愿动,一传老是战战兢兢,岳金库和陈忠和“大打出口”,杨昊的一传是原因之一。孙小清在联赛里虽能接满六轮一传,但接得马马虎虎,和国家队的要求有距离。
与台北女排以及六场性别大战已经暴露出我们的一传很不稳定,从而我们的整体配合打不出来,感觉场上六个队员象单兵作战似的。男排小伙子们算很“客气”了,他们在性别大战中发球并没有频频找杨昊。假如欧美强队“盯”着杨昊发,我们的一传会接成什么样子很让人担心。
其次,“双塔”副攻的使用对中国女排快速多变的打法是个严峻的考验。快速多变一直是我们的看家“法宝”,由于一传不稳,二传没法组织各种快球和战术进攻,势必导致我们女排高度上去了打法可能会变得简单了。欧美副攻身体素质好,一传不好的时候在三号位可以来点“暴力”的小强攻。就亚洲人的身体素质,总不至于也勉强薛明、徐云丽或者马韵文也“客串”小强攻吧?如何尽快找到高度与快速多变的融合点,或许是08年之前中国女排颇伤脑筋的事。
还有,中国女排“双塔”副攻的使用对接应位置是个严峻的考验。中国女排的接应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战士”,站在后排要能接能防当自由人使,转到前排要进攻套路眼花缭乱所向披靡,甚至有时候球迷还会苛求你来点欧美接应那样的强力暴扣。中国女排的接应难当,当一个好接应更是难上加难。
撤掉刘亚男之后,我们小主攻一传不好的现状一时难以改变,那么接应和自由人在后排照顾的区域就会增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接应在后排花的精力多了,那么她投入进攻的机会就会减少。而对中国女排的快速多变而言,接应进攻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双塔”副攻对周苏红甚至李鹃而言,08年将是一条异常艰难凶险的路。
对中国女排而言,“双塔”副攻或许是一把“双刃剑”,怎么用、用好才是关键。
http://blog.sina.com.cn/u/451b9d9a0100097l#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