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冠王”天津女排——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者
女排的球迷也许真的要感谢王保泉的这支天津女排。我们从北京奥运会上国家女排的失落后,迎来国内联赛天津女排7人“残阵”力克上海女排的震撼和感动;我们又从蔡家军初期改革全面溃败的无限苦涩中,见证全运会女排巅峰对决中天津女排的顽强、从容、激情与霸气。天津女排似乎在解答我们所有人对中国女排的疑惑:谁说女排精神已经丧失?谁说现在的队员普遍不全面?谁说练排球的人少了就可以成为一输再输的借口?谁说我是曾经的冠军就可以轻视任何弱队?就在李珊含泪与队友相拥庆贺的那一刻,我仿佛感悟了体育精神的无限魅力——拼搏。
20多年前以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为线索的纪录电影片名就叫“拼搏”,拼博时常挂在我们的嘴上,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领悟到拼搏二字里所蕴涵的深意呢。
回到山东全运会这场津疗巅峰对决的赛场,我们也许能从天津女排的身上解读出一些“拼搏”的内涵。辽宁女排虽然失利,且前两局严重“失态”,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刘婷婷坚定而“杀气”的眼神中看到辽宁队上上下下对冠军的渴望,以及张越红、刘亚男等老将全情投入到谢幕演出中的那份定力与忘我。辽宁女排是令人尊敬的,她们面对两局落后且处处受压的不利局面,没有放弃,更没有颓废,而是及时调整自己,在一点一滴的稳定中追赶,在每球必争的心气儿中一步步将天津女排逼上绝境,是的,是绝境。天津女排前两局的大胜并不能直接左右最终的比赛结果,其实从第二局中段开始,辽宁队已经逐渐找到了比赛的感觉,而天津队的拦防优势则越来越小,以致两队达到均衡,难分伯仲。而落后中追赶的队伍此时在心理上是有优势的,被追赶的一方稍有不慎必将遭遇滑铁卢,正如保全赛后坦言“第四局如果顶不住,后面就难说了”。绝境中的天津女排对辽宁队犀利的一攻已经没有了太多的限制办法,即使辽宁的一传不到位,一攻的成功率似乎并不见有多大影响,倒是大梅大楚的质量极佳的大力跳发一次次让天津女排的一攻随时面临着“一甭即溃”的危险;而小魏越到后面战术也越趋于简单,到最后干脆就高拉4号位了。此刻,眼睛杀得正红的辽宁队,如果面对的是天津女排以外的国内任何一支球队,那么笑到最后的一定是辽宁队。可是,她们的对手偏偏正是天津女排,这是一支打不垮的队伍,打不垮的意思是,也有可能会最终失败,但即使真的失败,她们也不会被打垮。而打不垮在很大程度上能化为最终的胜利。那么,这场决赛中面临绝境的天津女排到底是如何“打不垮”的呢?正是厚积薄发的“拼搏”精神使然。
首先,长期艰苦训练的扎实基本攻,化为比赛焦灼时的稳定和镇定,确保了紧张中将失误、“失常”、“动作变形”降到最低限度。单就这一点,国内还有哪支队伍能有此造诣?上海?八一?眼下的国家女排又做得如何呢?一到关键比赛怎么就有劲使不出了呢?国家队教练组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拚搏首先就体现在日常的严格管理和刻苦训练中,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其次,面对辽宁女排越战越勇的旺盛气势,天津女排的气势始终不倒,并最终压到对手,这是极难做到的。不死鸟张娜走了,又来了个呐喊声更大的王茜。每一次得分,哪怕是对手的触网失误,天津女排场上的所有队员都会在尖叫声中尽渲战斗般的激情。排球场上限制与反限制往往就在不经意间突然转换,天津女排的队员并非神胎,状态有个起伏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天津队这么多年来为什么总能如此“稳定”,如虹的气势为什么总是如此难以撼动?也许,这就是拼搏的境界吧。
第三,排球这样的团体项目需要的是整体的强大。个人再拼,形不成合力,就是假的“拼”,无用的“拼”,偏差的“拼”。单个看,天津女排每个位置都不强,但互为弥补、相互信任、凝聚成合力是排球运动的终极追求,具体表现如:副攻的价值不完全在得分本身,更在于对其他进攻队员的有效掩护和对对方的拦网牵制;防守时前后排队员的呼应和默契;混乱中打反击时,除二传外场上其他队员都有高质量的传球能力等等,整体就是环环相扣、润滑流畅的一架机器,天津女排在这方面的素养显然已经超出国内同行一大截,而这需要经过千锤百炼并在正确的思路中才能拼出来,这才是对“拼搏”精神的深层次的诠释。
第四,面临绝境的天津女排在第四局中段开始,即已走在纲索上,任何一次小的闪失都会酿成大祸,比如,杨亚楠关键比分时的多次发球失误就足够让保泉“惊魂”的了。此刻,除了前面的三点,即,拼基本功、拼气势、拼整体外,天津女排同时有两个队员在危难中如“英雄”般站起,并拼出了忘我的境界,一是李珊,一是李娟。汪嘉伟常说中国男排在关键比分时没有人能站出来。这关键人可不是凭空就能出得来的。满身伤病的李珊有两次调整定点进攻,力量、高度、速度、线路什么都没有,被对方毫不费力的拦死,单看这两球,李珊很可能是两队所有队员里进攻最弱的,这也确是眼下李珊的实际状况和真实的实力。但李珊恰恰是本场决赛以及前面所有比赛尤其是半决赛中天津队获胜的最大功臣。比赛最焦灼时李珊稳定的一传、防守、高质量的串联传球、拦网的稳准狠以及诡异犀利的战术进攻的补充和牵制,是天津队全队这架机器得以顺畅运行的最重要保证。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达到李珊这样的“球精”级的高度在全国却也是凤毛麟角。作为场上的队长和真正的老将,李珊精神领袖般的感召力是天津女排整体强大的最可靠的支撑。而李珊作为我国不可多得的女排人才,即使本届全运会后退役,也应继续留在国内排坛,将自己这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传下去。呵,有点扯远了。李娟从六七年前的丑小鸭正一步步蜕变成白天鹅,作为蔡家军全面溃败的唯一亮色,本场决赛中的李娟俨然成为当仁不让的那个“关键人”。李娟以自身精湛的手法和勇猛的作风赢得了全体队友的信任,第四局在场面令人窒息的紧张时刻,有三个球最能说明问题:一是双方来回多次天津队久攻不下时李娟的那个极其突然、惊艳的后排攻;第二球是一传不到位,二传拉到四号位但传到场外标志杆以外较远的位置,李娟居然很稳当的跳起、挥臂、抖腕、搓手,以极为精确的小角度将球从场外搓到标志杆内,迅速落到对方三米线附近,此球高度、速度、线路、角度、落点俱佳,堪称经典,在当时保住了这极为重要的一攻;另一球就是最后一扣,有点雅典奥运会上张越红的味道,虽然反复攻还是攻不死,但二传此时已没有选择,任何技战术在这样的赛点球上都无能为力,全队积极的做好保护,并将所有的期待指向四号位一次一次再一次跳起的李娟,此刻我的语言也显苍白,还是让我们共同回味吧。当年张越红扣完后俯身趴在场地上捶打,这次李娟扣中后全身立刻仰天倒地,多少汗水,多少折磨,尽在这最后一扣中------
曾经的5连冠,黄金一代的两连冠,还有这些年来天津女排一次又一次带给球迷的感动,无不为我们诠释着体育精神的无穷魅力。竞技体育比拼着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在失败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的伤病、状态、人员不整或磨合不够找客观,找借口,八一女排如此,国家女排亦如此。我们真的“拼”了吗?我们真的理解“拼搏精神”吗?如果不是,那么请参照曾经的老女排和现在的天津女排吧!加油!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