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北京时间6月17日凌晨,意大利四国女排邀请赛小组赛在都灵拉开帷幕,中国女排苦战四局最终以1-3不敌日本女排无缘首胜。本场比赛,中国女排在发球、拦网和进攻等主动得分环节大失水准,反观日本女排发挥出色锁定胜局。
发球冲击力大打折扣
中国女排在开局的发球环节与日本女排相比差距明显,只是二传魏秋月在第一局开局和局末阶段的发球灵光一现,先后破坏日本女排的一传质量,并且有得分进账。其他选手的发球强迫性不够,基本上没有威胁,主攻李娟和替补接应赵燕妮先后出现主动失误失分。副攻尹萌第二局利用跳飘球得分和失分各有一次,主攻殷娜和接应赵燕妮的发球则出现两次连续失误,好在中局阶段殷娜的飘球落点有所变化,直接破攻得分并且保持比分领先。
可是,中国女排在随后的比赛中基本上没有发球亮点,日本女排的快变战术得以高效组织,因此在网上争夺中没有占据任何优势。反倒是日本女排的找人找区的发球攻击性十足,特别是栗原惠的大力跳发,先后迫使自由人张娴和主攻李娟出现一传失误,一度令中国女排处于大比分的落后状态。可以说,中国女排在发球环节没有对手表现出色。
拦网有效性直线下降
中国女排单凭身材高度来说占据明显的优势,至少具有6厘米的网前落差,特别是日本女排二传竹下佳江在网前的轮次高度差距非常明显,但是实际的拦网表现反倒是没有日本女排表现稳定,无论是拦网取位,还是协同配合方面都存在着问题,经常出现漏网漏线,被日本女排抓住网前战机利用打手出界策略成功突围。
同时在四、二号位的端拦网环节,主攻李娟和副攻薛明、副攻尹萌和接应赵燕妮的配合也没有体现出任何的身高优势,特别是拦网手型包球能力不足,面对日本女排接应栗原惠的打手出界进攻手法,始终没有找到心得,接连被对手直接破坏打手直接得分。只是在替补主攻惠若琪客串接应位置首发出场的第三局才明显得以改观。
反观日本女排的拦网非常具有针对性,虽然身高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能够凭借灵活的移动步伐和精准的起跳时机,有效地形成至少两人次的协同拦网,特别是对于中国女排的进攻线路非常熟悉,接应王一梅在四、二号位的高点强攻优势被明显抑制,导致中国女排在防反进攻环节非常被动。
进攻合理性存在质疑
身高1米91的副攻尹萌第一次首发登场亮相,作为两点攻轮次的大副攻进攻实力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进攻力量相对薄弱,与魏秋月的配合还不够娴熟,三号位短平快进攻出现失配,只是在二传魏秋月背后传球位置精准时才能充分发力,虽然随后二号位背飞偶有得分表现,但是在二、三号位的整体压迫能力不足,最终被徐云丽替换下场。
主攻李娟在四号位的进攻表现,除了偶尔直线能够偷袭得分外,基本上被日本女排的拦网布局限制到接近崩溃状态,导致不敢发力只能屡次吊球进行处理,但是在日本女排严密的地毯式防守面前毫无效果可言。而对角主攻殷娜同样是进攻乏力,只是在副攻和接应球员成功吸引日本女排的拦网布局时,才能够在抓住一对一的拦网机会偷袭下球得分。此外,接应位置的王一梅和赵燕妮在二传魏秋月传球飘忽不定的影响下进攻威力尽失,虽然偶有强势得分闪光点,但是以失误和被拦居多,最终被主攻客串的惠若琪换下才改变进攻颓势。
日本女排的打吊结合和打球出界战术运用得非常合理,特别是在二传竹下佳江高效的晃传盘活下,经常有机会面对中国女排的单人拦网,同时能够抓住中国女排拦网手型差的问题屡次突袭得分。此外,日本女排主动运用后排进攻的策略更加积极,充分发掘接应栗原惠和主攻石田瑞穗的后排偷袭能力,令中国女排的拦网和防守形同虚设。
后排保障差距被拉大
而中国女排原本薄弱的小球串联技术,在日本女排的面前显得更加业余,主攻李娟四号位进攻和拦网失误后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先后几次眼睁睁得看着排球落地,后撤四号位小斜线防守连续出现漏线问题,而隔网的日本主攻石田瑞穗则在自我保护和后排起球方面的表现更胜一筹。
一传的状态起伏问题在本场比赛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两位保障型主攻李娟和殷娜联手出场却没有获得主教练蔡斌预期的效果,只能自保的水平显然不能满足中国女排战术体系的要求,荒木绘理香的上手飘球令李娟的一传一度崩溃。同时自由人张娴接连的一传冲网失误,被日本女排栗原惠的大力跳发冲击得非常厉害,屡次制造出探头球机会。
面对漏洞百出的后排接发球体系,主教练蔡斌不得不再次变阵,启用主攻李娟和殷娜、客串接应惠若琪、以及自由人张娴四人次主接一传,试图将一传质量稳定下来,在后两局中这一做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二传魏秋月在关键比分的传球精准度再次出现问题,导致中国女排最后阶段被成功逆转首场失利。如果中国女排不能有效地解决本场比赛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亚锦赛前景将非常黯淡。(搜狐体育 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