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届中国男排日前在京正式展开新奥运周期的备战。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凭借东道主身份获得参赛资格并取得了第5名的历史最好成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能否更上层楼?少帅周建安向记者透露,他已找到提高成绩的突破口,那就是“大练体能,提升队员身体素质”。为此,中国队历史上首次配备了专职体能教练。
“留学生”任专职体能教练
周建安认为,动作偏软是中国队的痼疾。北京奥运会期间,周建安强烈感到中国选手的身体素质与欧美选手存在明显差距。他说:“与美国、巴西等强队交手后,我发现中国队员在速度、力量、身体综合素质方面与世界一流强队相去甚远。体能是技术的基础,这种差距有可能阻碍我们在技战术水平上追赶强敌。”因此,奥运会后,周建安产生了设专职体能教练的想法,“以体能为突破口,缩短与世界劲旅的差距。”
于是周建安联系到了老队友陈丰。陈丰来自江苏,曾是中国队队员,12年前退役,后赴美求学,在密苏里州立大学学习了3年运动心理及体能训练课程。“我们曾是汪嘉伟时期的国家队队友,一直有联系。以前他回国时曾来队里观摩,通过交谈我感到他在体能训练上有很多创新理念。”于是周建安向陈丰发出邀请,后者欣然回国效力。
“激情体能”每天都有新花样
记者通过连日采访发现,中国队的体能训练还真有新意。“One! Two! One! Two!”随着小伙子们热身跑时的齐声高呼,一堂训练课由此展开。做热身操时队员要与教练一起喊口号,声音小了要重喊,每做完一节还要拍手为自己鼓劲。这种“互动式”热身是陈丰“激情体能”训练计划的一部分。“队员对体能训练要充满激情,变被动练为主动练,这对队员提高体能意识很重要。”
几天下来,队长沈琼最大的感受是“每天都有新花样”。在两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中,陈丰带领队员换了不下10套动作。多变的训练方式令队员始终保持着新鲜感,有趣的动作能让小伙子们笑成一片。但有趣不等于强度小,训练接近尾声时,起初还说说笑笑的队员们只剩下张着嘴气喘吁吁的份儿了。队员们对这种训练方式交口称赞,自由人丁慧说:“方式很新颖,我们都很喜欢。”
周建安介绍,队员集训前连续征战联赛及全运会预赛,身体较疲劳,因此集训初期将以体能训练为主,“前3天全部练体能,随后几天即使有触球训练比重也很小。下周开始系统训练,不过届时体能训练仍是重点,占很大比例。”
期待伦敦奥运会上再进一步
起初周建安认为,队员适应新的训练方法需要一定时间。但事实证明,队员的接受能力之强出人意料。“几天练下来效果非常好,无论动作还是理念,他们都学得很快,让我很吃惊。”陈丰说。沈琼则感叹“真的很累”:“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出现了反应,效果不错。相比之下以前的体能训练不太到位。听说世界冠军美国队也这么练,状态都保持得非常好。虽然先天身体素质不同,但相信这么练下去,我们也能达到那种水平。”
陈丰表示,提高体能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教练组来说,除改善队员身体素质外,改变体能训练意识更为重要。“改变队员的传统认识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体能打造需要长期积累,不会一两个月就见效,要在现有基础上一点点去提高。”周建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男排的技战术发展,“身体素质上去了,速度才能全面加快,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快速多变的战术体系。这支中国男排是历史上平均身高最高的,只有快起来才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希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整个队伍体能状况得到明显改观。我有信心在伦敦奥运会上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