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2009 14:35
【商台互動生活副刊組】昨天漁護署指為配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自今天起鋸鰩及歐洲鰻鱺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條例目前管有鋸鰩及歐洲鰻鱺的人士,都需要在六月十二日前向漁護署申請得許可證,無牌進出口或管有瀕危牠們的話,最高可被罰款500萬元及監禁2年。到底鋸鰩是何方神聖?令牠們受到保護呢?
鋸鰩(sawfish)的身體呈扁平形狀,背部主要有淺灰色或咖啡色兩種,腹部呈白色,牠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生活在海牀,主要於夜間覓食。外觀上最令人辨認的就是一張既長又滿布尖牙的嘴巴,這張有如鋸齒狀的嘴巴除了幫助鋸鰩在水中游動時平衡龐大的身體之外,有時還可以當成是一個「挖掘器」,讓牠們輕易地把匿藏在沙石下的甲殼類動物揪出。而一排外露在嘴巴外的尖齒則是牠們賴以覓食的強勁武器,每當有被睇中的獵物游近,鋸鰩就會先減慢身體的活動,讓獵物在防不勝防下,受到牠突如其來、又有如「電鋸」一樣的猛烈攻擊,所以通常被牠看中的獵物幾乎都難以反抗,順理成章地成為牠肚內的點心。
既然鋸鰩都算是海洋中的凶猛霸王,為甚麼會落得瀕危物種的下場呢?由於鋸鰩魚鰭的骨骼都是由軟骨組成,同樣能夠製成魚翅,因而被人類過度捕撈;與此同時,鋸鰩的生長速度較慢,幼魚在易受攻擊下難以成長,加上鋸鰩的魚子可以被製成魚子醬;另外,水質亦不斷受到污染。所以在種種惡劣的情況下,鋸鰩的數量正急劇減少,目前在歐洲海域已完全消失。
[ 此帖被至少還有你在2009-03-14 08:13 PM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