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楷体_GB2312][u][img]http://rs.phpwind.net/E___4261ZHYXPWFG.gif[/img]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的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些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指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里多了一个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的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父亲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父亲翻到二十五年前的一夜,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啊?’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是什么,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的问我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二十五次。每次我都耐心的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当父亲读完这篇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很多,原谅我吧!”父亲伸手紧紧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我的赏析:
《树上的那只鸟》诠释的是一个关于父爱的主题 ——爱不怕重复。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们的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从一根线,一厘米到我没得咿呀学语、姗姗学步,甚至为了我们能够记住一只鸟的名字,不厌其烦的重复二十五次。然而,我们却对父母一个相同的问题显得厌烦。也许,爱从来就不是等价交换,我们对父母所付出的从来不能与我们从父母身上所取得的划上等号。因为我们总是那么偏执的认为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总是漠视,总是忽略。但愿我们在获取的同时,也时时往天平上轻的一端加上砝码,纵使不能平衡也要减少差距。
耐心的回答父母的问题吧,哪怕它重复了无数遍;耐心的倾听父母的唠叨吧,因为他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