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辉煌已成为历史,随着奥运会闭幕,几乎所有人都已意识到,女排的全面重建势在必行。无论陈忠和是否留任,中国队都必须在人员和战术方面进行重大革新。可以说,这个工作的难度一点不比打一场奥运会轻多少。
应该说,奥运会的铜牌还是比较符合中国女排实力定位的。奥运会比赛中,中国队的缺陷被充分暴露,这或许算是最大的收获。其中,人员结构不合理是最明显的问题,对此陈忠和作为主教练必须负最大责任。
雅典奥运会以来他一直尝试球队年龄结构的改革但并不彻底。冯坤、赵蕊蕊被陈忠和寄予厚望,但这两位名气最大的老将表现也最不令人满意。刘亚男也是陈忠和坚持带到奥运会的雅典功臣,然而事实证明她的伤病根本无法使其找回最佳状态。北京奥运会半决赛输给巴西队后,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当众质疑陈忠和4年来的组队思路,后者也坦承确实没想到老将状态如此之差。奥运会之后中国队必然大量起用新人,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国内年轻一代女排选手实力有限,怎样在最短时间内将新队伍捏合成型并具有战斗力,将是教练组面临的最大考验。
战术落后是中国女排的另一个瓶颈。陈忠和帅位危机的一大罪名就是“吃老本”,4年前中国队靠交叉、双背飞、夹塞等战术拿到奥运金牌,4年后打来打去还是那一套。其他各队对中国队战术研究得都很透,而中国队对对手的了解以及新战术的运用却并不多。此外,中国队进攻点少的弱点越来越成为限制得分的重要因素。巴西、美国、意大利等强队常有3-4个攻击点,中国队能有前场2点攻击已经不错。与古巴队的比赛7个赛点未能拿下,便是得分能力下降的体现。人员问题和战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密切联系的,因此有人不无悲观地认为,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后可能会面临一个更大的低潮期。然而,无论这段低潮期有多久,中国女排仍然必须对限制自己发展的痼疾进行彻底治疗。保守疗法已经被事实证明效果不佳,现在到了该动手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