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个人关于女排精神的简单理解,归结为胜不骄、败不馁,团结拼搏、众志成城。而要充分体现女排精神,需要每个队员具备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满怀毫不畏惧、舍我其谁的豪情,唯此才能摧城拔寨、夺关取塞。
回眸雅典,决赛临阵折将的中国女排,出师不利,身陷困境。没有张萍意气风发、大义凛然的激情爆发,中国女排怎能虎口拔牙,挽狂澜于既倒?虽然,当时年轻的张萍未必喊出“让我来”这句掷地有声的豪言,但是她以自己的行动,向队友传达了坚定自信的拼搏信号。虽然排球是隔网对抗的项目,但是谁能否认,正是张萍如入无人之境的凌厉爆发,不但给了对手强大的战术攻击,更给了她们致命的心理打击?
再看去年,伤病困扰下的中国女排,青黄不接,举步唯艰。当此之时,若无薛明异军突起的成长,以副攻战术为主的中国女排,又何以取得许多困境中的胜利?诚然,外表文静的薛明也未必疾呼过“让我来”这句铿锵有力的壮语,但是她在场上激情飞扬的发挥,不也是起到传达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么?难道我们能够否认这一切不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支撑和意志迸发?
注目当下,状态恢复中的中国女排,老将奋勇,新人争先。我们在中古对抗赛的赛场上,看到了久违的赵蕊蕊,依然灿烂自信的屹立于网前;看到了一度状态低靡的冯坤,再度焕发期待中的活力;更看到了手术不久的自由人张娜,重新激情四射的回归球场。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幕幕动人的场景,无不令我们亿万球迷群情激动,欢欣鼓舞。是的 ,这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再创辉煌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不为她们鼓与呼、喜与狂!
而自己之所以要再次重申“让我来”的精神,是因为注意到近期个别主力队员的伤病反复。如果说,大赛之前,我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我想应该不是技战术因素,毕竟能够入选国家队的球员,无不是众里挑一的优秀选手,重拾快变传统的中国女排,战术素养不必怀疑。而具备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才是当务之急,也就是说不论说出来与否,起码要有“让我来”的信念与力量。尤其是个别伤病初愈的主力队员随时面临伤病反复的情况下,每个队员都要有随时顶上去的积极准备。
我想,敢于说出“让我来”的队员,未必就不懂排球场上的战术组织,她应该没有唯我独尊的自负或者逞强显能的自大,有的只是一种振奋士气、鼓动信心的责任和品质。即便她们许多时候并没能力挽狂澜,难道我们就不该为她们的精神所动么?我依然深信,女排精神就是制胜法宝!
女排姑娘们,不论前面的路多么艰辛,相信你们,基于对崇高梦想的渴望,肯定都会从内心喊出一句:“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