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44阅读
  • 3回复

洪钢:中国女排开始还账付息 05建队即埋下"祸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kaiser
 

发帖
1153
蕊迷币
75348
声望
6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糖果
19
黄金
0
转盘点数
617
心花
0
金蛋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8-24
洪刚老师是我在央视体育解说人中最欣赏的,其解说风格清新,诙谐,客观,听他的解说是一种享受。(很多主持人的解说太“国私化”,不够客观)

以下这篇评论,洪刚老师切中要害,非常值得一读。建议置顶

洪钢:中国女排开始还账付息 05建队即埋下"祸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24日09:36 足球-劲体育
  尽管总决赛第二场中国女排终于以3比2胜了波兰队,但首场还是以2比3不敌欧洲二流的荷兰队。在大奖赛里,中国队几乎一个比赛就输掉了前些年一年的输球总数。这些输球本来应该发生在2005年,但因为种种原因推迟到今年。

  2004年夺冠之后,中国队提出了“05调整、06巩固、07提高、08冲刺”的战略规划,但在执行中出现偏差,变成了“05徘徊、06下滑、07重来、08未知”。从某些角度来说,2007年大奖赛输球是在还账,还以前一些该输而未输的账。由于拖欠得久了些,所以要加上利息,以至于连荷兰、波兰这样球迷曾经看不上眼的球队都很难赢。

  没有理由指责魏秋月等第一年担任国家队主力的年轻队员,她们必然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从现在的阵容来看,中国队是一支青年军,而荷兰等队的阵容已经和上一届中国队对抗多年,另外一些一流球队以老带新。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大多数球队的二传仍然用的老人,只有中国队是个一年级新生。对于排球这个项目,二传的重要性恐怕超出大多数非专业人士的想象。

  从心理方面来说,中国队2005年球队建设目的不够明确,又想练新人,又想要成绩,最终是要成绩的思想占了上风。归根结底,是不想输球,不想为不确定的将来付出现实的代价。很多年来,这支中国队有一个很大的弱点,无论西瓜还是芝麻,什么成绩都要。不仅主力为此超负荷运转,终于以伤兵满营的形式付出代价,而且新人得不到锻炼,结果以“弹尽粮绝”来形容当前的窘境。君欲取之,必先与之。不愿意投资,只想收成,当然只有竭泽而渔,透支未来。道理非常简单,要做到很难。

  在技术角度而言,2005年开始的二传和接应路线错误,是导致新老交替未能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作为冯坤替补入队的是江苏队赵云,结果以她不适合国家队打法而作定论,成了国家队的匆匆过客。对此的疑问是,江苏队二号位强攻凌厉、副攻战术简洁,和国家队有一定区别,它的二传适合国家队与否似乎不该用一年的实验去证明,结果是既耽误了国家队,又耽误了赵云。

  接应的人选则陷入一种刻舟求剑的理想主义。在国家队的接应打法、人选之争中,几乎神化了周苏红,最终当一个“神”的形象复归于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不能尝试其他道路。

  中国队遭遇的问题,不该归罪于某一个人。能够在只有400名专业队员的国家产生奥运冠军球队,已经不啻为奇迹。另一个需要冷静面对的现实背景是,除了女排,中国有哪一支集体球类项目队伍能够染指世界冠军,长期列席诸强?中国体育的大背景是集体球类运动极端落后,女排无异于盐碱地里一棵最茁壮的禾苗。

  问题最终还要回到女排自身,因为中国人总是急功近利地期望她夺冠,再夺冠。但事情的根本,并不在于明年的奥运冠军,而在于如何为中国排球的长期发展制定一个旨在扩大排球人口、推动国内市场、加强人才流动的机制。

  毫无疑问,一次世界冠军是一支兴奋剂,可以在短期内激发潜能,但它不能解决长期问题。但就是这样的兴奋剂,我们也已错过了七次利用获得世界冠军的时机推动国内排球运动走上良性循环的机会。所以,现在着急的不该是蕊蕊什么时候复出,国家队什么时候找回赢球的感觉,或者明年能不能夺冠,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否则,我们总是要陷入中国队现在这样的被动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离线kaiser

发帖
1153
蕊迷币
75348
声望
6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糖果
19
黄金
0
转盘点数
617
心花
0
金蛋
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8-24
中国目前的替补队员的风格,与主力,几乎没什么变化,使得外国球队要想抑制中国队很容易。因为你一成不变。
离线kaiser

发帖
1153
蕊迷币
75348
声望
6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糖果
19
黄金
0
转盘点数
617
心花
0
金蛋
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8-24
  在技术角度而言,2005年开始的二传和接应路线错误,是导致新老交替未能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时作为冯坤替补入队的是江苏队赵云,结果以她不适合国家队打法而作定论,成了国家队的匆匆过客。对此的疑问是,江苏队二号位强攻凌厉、副攻战术简洁,和国家队有一定区别,它的二传适合国家队与否似乎不该用一年的实验去证明,结果是既耽误了国家队,又耽误了赵云。
接应的人选则陷入一种刻舟求剑的理想主义。在国家队的接应打法、人选之争中,几乎神化了周苏红,最终当一个“神”的形象复归于人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不能尝试其他道路。



洪岗老师这段话,非常有道理。
离线insung

发帖
2507
蕊迷币
38752
声望
9
贡献值
-5
好评度
0
糖果
41
黄金
636
转盘点数
1494
心花
0
金蛋
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8-24
不敢苟同,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见解跟组队思路,还要量体裁衣!!!当然是要在自己的指导思想下来完善球队的!!!不过我觉得05年选择浙江的管晶晶更好些,更有灵气的二传!!!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