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自创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是“看球老人”所嘱。
一、开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略)
二、点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略)
三、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如果拿陈忠和比之袁伟民、郎平、胡进,就可发现他有许多先天不足。
1、从运动经历看:
袁伟民是国家男排主力二传,埸上队长曾获世界大赛的最佳二传手。郎平是国家女排主力主攻手,世界三大扣手之一,三连冠主力队员,个人获奖不计其数;胡进是国家男排主力接应,埸上队长。而陈忠和仅仅是福建男排替补队员,其比赛中的自我感受和积累,在中国排坛上,只能陈导是一般般的,类同者和超出者,一抓一大把。
2、从理论学历看:
袁伟民是正牌的文革前老高中毕业生,任教后论著等身。
朗平退役后在美、意国任教,镀金留洋,为国际排联官员。
胡进退役后毕业于中国北体,精通英语,能直接看外语资料。
而陈忠和是“号称高中毕生”,上体涵授生,不通外语。据查,其论文只有一篇,是晋级国家高级排球教练时所作。
所以,从理论上看,陈忠和虽然是可以确认为自学成才,但说他不如上述三人的理论功底扎实,应该是确切的。
3、从任教成绩看:
袁伟民执导三连冠,移动群山,天下臣服,此自不必说。
郎平任中国女排副帅时夺过世界冠军一次,任主教时夺过世界亚军一次。胡进时运不济,两度任教均无偿过世界冠军滋味。陈忠和手气不凡,仅参加三次世界三大赛事,竟然夺了两次,尽管在雅典是死里脱生。
“比赛成绩是硬道理,主帅资历是硬条件”,所以,陈忠和至今尽管连任,可是,外界对他的“信任指数”依然不高,稍有输球,就有下课之声:02年让球风波和05年大奖赛决赛各出现一次下课高潮。
善意批评不少,诸如对其用人思想和打法设计。
四、软肋:缺陷填补难,扬长可避短。
运动经历和理论资历是历史形成的,这两大缺陷想要填补,在下认为较难,运动经历只能怪陈导当年个太小,进省队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国家队根本不可能,再活一回也不行。理论资历呢?除非让他脱产学习补文凭,可是,暂时也办不到,除非真的让其下课。
1、“有样看样,无样自想”
理论功底厚实的教练,教出的队员动作手法规范。如在队员技术动作上,“理论教练”重视规范,对起跳时的膝弯角度,扣球时的臂曲角度很讲究,均以发挥最大值为追求。陈导认为哪样好处很多,但也可能会造成“全队一个样的规范”;以“有样看样,无样自想”的实践办法训练,虽然会有反复,但每个队员都会成为“这一个”,各有特点和绝招。
2、“多试多看,反复轮转”
在战术设计上,“理论教练”会顺应世界潮流,审时度势,设计出一流的先进打法和战术体系来。而后按规划训练,坚定不移惯彻到底,不拘眼前一城一地之得失。
陈导也重视规划设计,但更相信“多试多看,反复轮转”,他的实践路子是渐进微调,不断磨练。有超过现阵容的队员,就放进来打,有不同特点的选手,就放进来试,总之,临近大赛也敢于走马换将。
五、结论:“城市出马列,农村也能出”(略)
世界就这么多彩,排坛就这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