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听良言
早在女排以1胜4负的史上最差成绩结束大奖赛总决赛之旅后,有种声音就开始出现——队伍人员结构应该重新调整,部分老女排应该回到队伍中来。对于这样的说法,蔡斌的表态也很明确,“对任何女排队员,不管老还是新,国家队的大门都敞开着。但是她必须适应现在国家队的打法,还有包括体能。”
可到了亚锦赛时,除了因伤告退的王一梅,我们并没有看到女排阵容有什么大变化。年轻球员固然要锻炼,但也不妨碍老队员发挥作用。比较现在的世界劲旅,只有中国女排一味排斥老队员。巴西队中1983年以前出生的球员多达8人,被专家誉为“基本由新人担纲”的俄罗斯队1983年前出生的球员也有4人。而中国女排1983年前出生的只有李娟这一颗独苗。实在太过极端。
队中缺乏老将的最大弊端就是经验不足,在场上出现突发状况时,年轻球员往往手足无措,这也难怪蔡家军在面对泰国队时,居然会出现连丢7分的尴尬。
二、任人唯亲
上任之初,蔡斌在接受采访时就已经明确表态:“我的想法还是让更多有潜力的新人过来,争取利用一年的时间给新人在技战术和基础上重新加强一下,虽然也有部分队员身体素质和天赋不错,但是基础还是很一般,需要好好调理一下!”
确实,上任后蔡指导招入了不少新人,可惜这些新人身上却并非都打着“天赋”的标签,却深深刻上了“嫡系”的烙印。这样一来,比赛中派谁上不派谁上,需要考虑的就不单单是谁需要锻炼的问题了,而是上场的这个人必须要是“我的人”!
结果亚锦赛决赛不该上的人还是上了。主力二传魏秋月在中国队大部分时间落后的局面下,组织调动的特点没发挥出来,导致全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的境地,却一直呆在场上;二号位上殷娜也低迷得可以,偶尔获得的进攻机也总是轻易被对手瓦解,而她与队友之间的策应、配合工作做得也明显不足,当第四局中国队艰难地将比分追成23比24时,殷娜的失误直接葬送了中国队挽救最后一个赛点的机会。
失误比得分还多,这样的球员还能上场?恐怕只有蔡斌知道这其中的缘由了。
三、技术全面落后
从决赛四局比赛来看,泰国队能胜中国队,并非巧合,中国队在技术技术层面上的差距,并非一星半点,这在以往简直不可想象。
虽然泰国队队员高度没有太多优势,但是技术全面,发球、一传、进攻和拦网等各项技术发挥出色;技术特点也很明显,战术快变加上几个进攻点的配合,前后排均有进攻,导致中国队的拦网非常差,高度优势受到遏制。
泰国队在半决赛能逆转取胜日本队,说明了她们的实力,但这并非女排输球的借口。纵然泰国队战术得当,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女排在技术层面上,已经彻底沦为“二流”水准。
四、盲目自大
不久前总决赛表现糟糕,中国女排被认为已成为二流球队,甚至有滑向三流的趋势,对此蔡斌回应说:“第几名叫一流球队?这个不太好说。”
第几名叫一流球队不好说,但亚锦赛亚军的水平,就肯定不会是世界一流,不知道蔡指导现在有没有认清这一点?
泰国女排近几年的实力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在女排大奖赛期间就受到各队瞩目,虽然未能如愿进入大奖赛总决赛,但也给各支对手形成威慑,而在本届亚锦赛小组赛及复赛阶段比赛中,泰国队有意隐藏实力,直到半决赛才在与日本女排的较量中显出庐山真面目,也历史上第一次闯入了亚锦赛的决赛。
就是这样一支对手,中国女排赛前明显估计不够,片面认为泰国队充其量是一匹黑马,争夺冠军还欠缺火候。但从泰国队与日本队的半决赛中,已经让人隐约感觉到泰国队的杀伤力,特别是快速进攻效率和稳固的防守功夫令人叫绝,中国女排赛前虽然注意到了对手这些优势,但过于相信自己的网上实力,也让中国队付出了惨痛代价。
骄兵必败,何况还是一支自身问题重重的骄兵。
五、临场指挥一错再错
或许这才是中国女排输球的最直接原因。事实上,决赛中泰国队尽管表现极为出色,但中国女排自身的发挥却也不敢恭维,畏手畏脚,蔡斌同样是昏招频出。
排球场上,主教练控制比赛一般有两种策略,一是暂停,一是换人,可惜在后两局比分长期落后的情况下,主教练蔡斌对暂停次数的使用显得极不成熟,一是每次都在前15分之前就把一局的两次暂停都用完,二是暂停之后他的新部属并没能扭转被动局面。
除了暂停,蔡斌的换人也基本没有起到积极效果,徐云丽第三局中段被换上场之后,多次在栏防环节出现失误,让本来就落后的比分进一步被对手拉大。
六、备战不力
中国女排小组赛的三名对手,实力都不强,面对如此情形,过高估计了自身实力的蔡斌,并没有为以后的恶战及早准备,反而一味大面积轮换,锻炼新人。
锻炼新人并无不可,却需适可而止。“频繁换人,主要还是想让队员都能上去适应场上的气氛环境,为后面的比赛做准备。”蔡斌这样解释,可适应了赛场气氛的年轻队员,到了真正要出力的决赛场上,真的做出贡献了么?反过来,小组赛和复赛开始阶段没有太多出场机会的队员,又要她们一到决赛就立刻拿出百分百的状态,可能吗?
说句不好听的,小组赛对手的实力,比之国内排球联赛俱乐部队的实力,能强出多少?在这样的球队身上锻炼新人,价值又能有几何?
七、纸上谈兵
早在上任之前,蔡斌就抛出类似刻苦钻研的重磅炸弹以打动上层。然而今天一算,所谓的“刻苦钻研、用数据说话”实为空谈。至少,在蔡斌身上,谁都看不到任何先进的作战技术,相反,陈忠和时期留下的成型战术倒是被除了个干干净净。
事实正是如此,从上任之初,蔡斌就急于摆脱陈忠和给他留下的巨大影响,为了标榜自己是蔡式排球,是最跟时代潮流的技术,彻底颠覆、刻意否定陈忠和过去快变的战术,完全不顾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特点,一味模仿巴西女排,希望创造出第二个谢拉,事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王一梅不可能成为谢拉!他的所谓新战术,新思路其实根本无法实现,就是高举高打,现在,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女排,简直就是俄罗斯二队!
八、战术单调
在与韩国女排的半决赛争夺中,表现看起来中国女排战术全面盘活,多点开花,令对手网前拦防漏洞百出,但却忘了一点,一切只是因为韩国队的发球欠缺冲击力,才让中国队的战术发挥得如鱼得水。
决赛中,泰国队对中国队的进攻点位作了深层次研究,并在发球一环连续施压,令中国队多次在接发球方面出现闪失,此情此景,蔡指导的战术却都没了踪影,只能被迫强行组织四号位调整进攻,这样,泰国队的拦防就有了用武之地,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厚重的后排防守能力却往往能为其防反赢得多次良机。首局比赛,楚金玲进攻多次受阻就源于对手针对性的设防,而从第二局开始,由于中国队的一传难以有效撑起,薛明和马蕴雯的前排进攻也只能流于形式,加之没有任何牵制效用,使得泰国队更加从容地面对中国队单一的进攻线路。
危机时刻,蔡斌的诸多战术何在?
九、治军无方
蔡斌上任之初,排协宣称蔡斌是最了解这支女排队员的,可实际上,在集训期间,可以断定蔡斌既没有陈忠和凝聚队员的智慧,也缺乏周建安敢于“亮剑”的勇气,导致队伍一盘散沙,缺乏核心队员,更搞笑的是他一再宣称队伍有首发没主力,真是可笑!表面上好像人人争主力,其实没主力的结果就是场上人人自危,人人以自保为第一要务,缺乏团队作战精神!
除了场上,场下蔡斌的管理也很是问题,昔日陈忠和虽然经常笑容满面,但到了该严厉时却从不手软,反观蔡家军,亚锦赛期间,记者在半夜三点仍见到有女排队员挂在网上,还听说队员在越南购物时间比训练时间还长。能带出这样的兵,蔡斌的统帅能力,很值得怀疑。
十、女排精神荡然无存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三大球中,中国女排是最受国人喜爱的,因为她曾一次次地取得让人振奋的成绩,当年的女排精神甚至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动力。因为女排的这种特殊贡献,人们对于这支队伍的关注也始终处于“高热度”之中。但不客气地说,自蔡斌上任以来,他带给数以亿计女排球迷的,更多的是伤心和失望。
一直让国人引以为傲的不服输、坚强、打不垮的女排精神变成了浮躁和没有信心,输球不可怕,丢掉女排赖以生存的传家宝,才最不可饶恕。女排大奖赛结束,就有人担心中国队已经丢掉了“女排精神”,现在,这一切都成了现实。
其实这一切早就在意料之中。一个真正优秀的主教练,根本不会每次在球队输球之后抨击队员不够顽强、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如何能将女排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