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马姐在《全体育》100期中写蕊蕊的文章,没有买到全体育的蕊迷们可以在网上分享一下)[s:57]
五年前,创刊之初的《全体育》第一次约到她,却等来冰冷的背影;
2004年,杂志的摄影师两赴湖南郴州,镜头里的她说什么也不笑半点,
后来也有了《全体育》第12期的封面文章:蕊蕊不笑。
如今,北京的深秋,当这位《全体育》的老朋友再次出现在杂志百期纪念版的封面上时,
面对镜头,她笑着说:“这次,我会灿烂地笑!”
为了五年来伴她一起走过的这位老朋友。
2008年11月11日,北京入冬以来最凉的一天。正午刚过,太阳就顿时变得昏黄了。海淀区红山口国防大学院外的大榕树也仿佛是一夜之间落光了叶子。
学校正门口站岗的陆军哨兵换上了厚厚的制服。旁边,一个扎马尾辫的高个儿女孩,身穿淡粉色棉衣,骑着一辆破旧的二八式自行车,右腿支在厚厚的落叶上,四处张望。
此时,我们坐在车里,在路口等待转弯,远望许久才发现,那个女孩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亚洲排坛第一高妹”赵蕊蕊——《全体育》百期纪念版的封面人物之一。
或许这就是军校的气氛,朴实、肃穆。见我们过来,蕊蕊推着那辆叮当乱响的旧自行车,严肃地向哨兵请示,对我们放行。落叶、大檐帽、高高悬挂的军徽、蕊蕊的二八式自行车时间仿佛瞬间倒转了三十年。
蕊蕊一笑:“这就是军队。”
从国防大学校门到八一队排球馆还有五分钟的路程。蕊蕊挥挥手,让司机跟着她的二八式自行车。
一路上望着她的背影,我突然有种难以抑制的感慨。的确,眼前这个骑车的女孩,是闻名全国的女排奥运会冠军,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青春偶像,甚至被人称作中国最美的女运动员。但成名五年半以来,她就是这样朴实、快乐地生活着。
五年半之前,创刊之初的《全体育》注意到刚刚进入上升期的赵蕊蕊。当时的主编要求此前从未采访过排球的我,无论如何要完成对这位女排未来之星的独家采访。正是此机会,我走进中国女排,走进了赵蕊蕊的生活。
这五年,先是铺天盖地的荣誉和诱惑,后是摆脱不掉的伤病和折磨,都曾不容分说地想要吞噬她。然而,时间说明了一切,没有什么能阻挡她追寻梦想的脚步,也没有什么能改变她的本色,动摇她的坚持。就像此刻她纯美、朴素的背影一样,五年始终如一。
说来也巧,我第一次见赵蕊蕊,印象最深的也是她的背影。
2003年初夏,当我带着《全体育》的采访任务第一次走进中国女排时,陈忠和指导叫住了从我身边匆匆走过的赵蕊蕊。当听说我是专门来采访她的记者,她却看都不想看我一眼,只留给我一个背影。
高处传来的声音是冷冰冰的:“陈导,我们不是不随便接受采访吗?为什么要理她?”
“她以前没跑过排球,而且是给《全体育》杂志写稿,杂志和报纸不是一回事,你快把电话号码留给她,课后让她联系你!”
陈导发话,她不好再深究,但给我留手机号码时依旧很不情愿。
我记下号码,刚要谢她,她却很抵触地说:“我们训练很忙,周日你再打给我吧!另外,这是我的私人电话,请你不要告诉别人。”
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进了训练馆。
那是我当记者五年多来,首次如此灰头土脸。我心里不可能不郁闷,但说来也怪,我并没有因此而反感她,她的态度反而激起了我的挑战欲望,让我更想了解这个姑娘的内心世界。
第一次和她通电话前,我做了很多功课,但是她上来就义正辞严地表明了不愿多说自己的态度。当时我就明白了,摆在自己眼前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持久战。
但是《全体育》的截稿时间不等人,急于完成采访的我情急之下给她写了一封信,没想到那封信竟成了我们交流过程中的转折点。
信是这样写的:
“从第一次见你,我们之间就因某种原因非常别扭。你的冷淡,让我非常难受。其实想想此前我们从来没见过面,从没打过交道,我因为这次采访走近你。在我看来这是你我之间的缘分。虽然这缘分,有可能在我完成这次采访之后就尽了,之后我们形同路人,各奔东西,但也有可能让我们彼此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从朋友到知己。于我而言,从采访之初,对你就抱一颗真诚之心。如果可能,也请你给我一个机会,无论我们今后能否成为朋友,都让我们今天以缘分的名义真诚面对!”
信的最后,我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
那天下午,我把信放在了排球馆传达室的阿姨那里,并从阿姨手里拿到了此前她答应提供给《全体育》用的漫画手稿和照片。
近在咫尺的训练馆大门敞开着,赵蕊蕊的身影远远地在我视线里晃动了一下。那时我暗自问自己:看过我的信,她会回电话吗?
我知道我是在跟自己打赌,赌我对她的判断。事实证明,我没有看错人。
看过信,蕊蕊给我打了电话。虽然她只是小心翼翼地推开一扇窗,但,已经足够了。
后来我们熟了,她曾经问过我,当时怎么知道她会被这封信打动。
我告诉她,虽然她对我很不友好,但我相信像她这样毫不掩饰的女孩,一定很单纯。
再一次打电话采访她,她主动说,她出生时个头就大不少,护士就叫她“小郎平”。在她的记忆中,从小到大她都比同龄人长得高:5岁时1.5米,10岁时1.7米,13岁时就1.88米了
我羡慕她的大个子,她却说,长得这么高,其实很不方便,高个子人有更多烦恼。比如头总有被撞伤的风险,所以进门一定要注意低头;睡觉要睡加长的床;上学读书,自己眼睛不好还老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更令人苦恼的是长大以后总也买不到合适的裤子。
我问:那高个子的优势在哪里?
她很幽默:站得高可以看得远!和朋友出去即使走在人堆儿里也不怕失散。还有,可以轻轻松松够到大家都够不着的树叶;即使是长辈和领导跟自己说话也不得不仰着头
[ 此贴被youduan在2008-12-25 16: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