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球員,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上,他創造了輝煌;12年後,已成教練員的他又帶領著自己的隊伍在亞運會上創造輝煌。曾被人們稱為「世界排壇第一飛人」,他就是汪嘉偉。
1955年,汪嘉偉出生於上海。他有運動的天分,小時候在上海,小嘉偉喜歡踢足球,在學校裡面非常喜歡體育活動。後來,他跟隨父親前往福建。在那個都是山河,沒有足球場的地方,他被迫改練籃球,16歲那年,他開始改練排球。
18歲那年,他進了福建排球隊,1976年,他就從福建排球隊調入國家隊。1.93米的身高,極強的彈跳力和爆發力、空中停頓的時間長,都使得汪嘉偉非常具有優勢,以此他發明了排球界非常有名的「前飛」、「背飛」。這位「空中飛人」在九米長的球網前翩然飛舞,讓對手眼花繚亂、防不勝防。
1977年,汪嘉偉隨中國男排,參加第二屆世界杯男子排球賽,他在網前打出的前飛、背飛等一系列快攻戰術,震撼了世界排壇。賽後,他被譽為「世界排壇第一飛人」,和世界最佳快攻手,入選由世界杯組委會評出的六人世界最佳陣容 - 「世界明星隊」,這也是亞洲球員在世界排壇獲得的為數不多的殊榮。
1981年3月20日的香港,汪嘉偉作為排球領軍人物,帶領男排參加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在先輸兩局的情況下,奮起直追,終於以3:2戰勝了老對手南韓隊,北大的學生們激動得走上街頭,並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國」的歷史性口號。
1981年的排球世界杯,給這位排壇「網上飛人」留下的記憶甜蜜而又苦澀。由於他因傷中途缺陣,中國隊痛失進入前三名的機會。然而,他們畢竟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績,而這也是中國男排迄今為止的最好成績。隨著汪嘉偉在排球場上英姿颯爽的飛,中國男排在國際比賽中,戰勝過當時的世界冠軍前蘇聯隊,而當時的中國男排在亞洲排壇更是所向披靡。
1984年,汪嘉偉遠渡重洋到日本,開始了另一種飛的人生軌跡,從學生,到運動員,再到教練員,以至他最終成為全日本排球職業俱樂部的第一位外籍主教練,他飛得依然耀眼。
在日本,他與一位名叫北村的日本醫學博士同住在京都。1977年,中國男排作賽日本時,北村結識了汪嘉偉。在京都,夫婦倆對汪嘉偉如親生兒子。1986年漢城亞運會,汪嘉偉被重新招回中國男排。北村夫婦專程從日本趕赴漢城觀看汪嘉偉比賽,為其助陣。當手指受傷的汪嘉偉以一記重扣最後擊敗南韓隊,為祖國贏得了冠軍時,北村夫婦高興得流下了熱淚\。1990年,他作為隊員參加亞洲男子排球錦標賽,又與隊友合作獲冠軍。
1997年3月,他終於回國執教中國男排,成就了他多年的夙願。幾個月後,他率領中國男排在卡達舉行的亞洲錦標賽上重新奪回了久違十五年的冠軍稱號。1998年12月,又帶領中國男排在亞運會上再次奪冠,他也成為作為運動員和教練員獲得過亞運會冠軍和亞錦賽冠軍的中國男排第一人。
不過,1999年,汪嘉偉和他的隊伍開始遭遇一連串的挫折。先是在世界杯被擠出前八名,接著,又失去了進軍雪梨奧運會的名額。他在認真考慮了六十天之後,辭去了國家男排主教練。而在決定回來執教的當初,他只考慮了三天。
後來,他開辦了一家投資公司。他選擇了人生的又一種飛的方式,但是,他依然不忘記他所鍾愛的排球事業,當有人邀請他演戲時,他拒絕了,他說,我的興趣只在排球。他是排壇永遠的飛人。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