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出道之感想
新组建的中国女排副攻是人才济济,主攻是不尽如意。不禁想到了当年袁伟民力排众议让郎平出任主力的一招。1978年的亚运会,郎平悄无声息的担任了女排的主力主攻,当然那时候媒体不想今天这样发达,女排也没有像后来夺得世界冠军时候那样令人瞩目,可是从一些评论中也看出当年是有些阻力的。
当年的郎平只有18岁,是女排当时身材最高的,弹跳、力量十分出色,但下三路比较粗糙。当时的主攻杨希身高1.78,技术纯熟,经验丰富,可以说是绝对主力。袁伟民从长远发展果断让郎平顶替了杨希,并参加了亚运会对韩国(当时的南朝鲜)和日本的两场比赛,战胜前者,负于后者,在那两场比赛中郎平显示了潜质,并在1979年和队友一起战胜了日本队,第一次登上亚洲宝座。从那以后郎平逐渐成为世界著名主攻,是女排夺取世界冠军的第一功臣,可以说没有郎平的出现,当年中国女排什么时候拿世界冠军很难说。
郎平当年的一大优势是弹跳,摸高在3.20左右,曾经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女排全国之最,而且她的滞空能力很强,所以打调整攻和各样乱球得心应手,和日本队打,屡屡将球扣在三米线内,可以说以她当年的情况拿到现在打主攻也不落下风。杨昊身高也不过1.83,但是小强攻十分出色,主要得益于她的弹跳;张越红更是得益于良好的弹跳,才屡屡通过俄罗斯的高拦网,为女排重夺奥运冠军拿下最后一分。
分析新组建的女排主攻,楚金玲的弹跳不好,虽然有1.90的身高,但是过网低,很容易被拦,如果发挥她扣球速度快的优势,打接应最理想;若惠琪有身高,弹跳也还可以,柔韧性不错,只是力量偏弱,假以时日也许会成为不错的主攻;李娟手上变化比较多,有鲜明的天津队的特点,但也是弹跳的欠缺限制了发挥;赵燕妮的球看的不多,弹跳还可以,但技术很粗糙,多是大斜线,直线、拐腕、小斜线、打手等基本没有。还有就是被安排到接应位置的王一梅,她心理素质好,力量大,就是受超重的身体拖累,感觉老是身子被拽着打,如能减去15-20 公斤体重,会成为优秀的世界级主攻。
可以说现在集训大名单中的几个主攻,没看到一个能在进攻时候跳起小腿可以后折的队员,如果只凭硬拔或者身高,很难与欧美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