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战完败,但表现强于首战——总决赛中巴之战点评
总决赛的第二个对手巴西女排的整体实力和队员战术素养,明显强于粗糙的荷兰队两个档次,谢拉也完全不输飞翔的荷兰美女。输给巴西是非常正常的,但输的过程却是值得掂量的。中国队首发放弃大梅并坚持到全场,让我们依稀看到了蔡斌内心的微妙变化。我相信,要不是小惠有伤打不了,蔡斌很可能会首发小惠回到澳门站时胜过巴西两局的那套四人一传体系。但愿蔡斌这回是真的有所醒悟了。
赵和楚替下大梅的位置,还是不能形成有效的四人一传体系,赵根本一传就不接,楚的一传是颗定时炸弹,说她能自保非常勉强。再加上张闲前两局的习惯性注意力不能集中,一传屡屡需要殷那保护,两人多次重叠站位,张在对方发球后居然迅速后撤让两边的人来主接,真是创了自由人最雷人的一幕(隐蔽站位),而且张的后排防守在前两局始终找不到感觉,这一明显短板是导致前两局我们没法和巴西形成对抗的根本原因。尽管如此,前两局我们整体上并没有出现首战荷兰时的近乎业余级别的小球串联上的混乱。二传战术运用基本合理,每个点的发挥都体现出应有的状态,特别是李鹃的后排攻的运用明显加强,使得我们在进攻上并没明显吃亏。当然在进攻上小马这一点稍显薄弱,一招鲜平常看很管用,但在防守老到的巴西女排面前则有点“现行”的味道。前两局尤为可喜的一点就是我们没有出现什么波动,明知实力不足但打的还是非常耐心,防守时的第二反应虽然还是差,但比昨天好了很多,久违了的积极跑动互相弥补的场景也不时出现。连输两局但输的并没有多难看。
第三局是全场发挥最好的一局,也是唯一和巴西始终形成焦灼、紧咬比分的一局。当然两分惜败还是不能掩盖我们在总体实力上的明显差距。第三局之所以有起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张闲的回归“正常”,如果自由人不能承担后场大部分的一传防守任务,那么,全队再好的状态也是白搭。这一局我们各个点都打开了,大楚也明显比第二局的球感好,李鹃的进攻和防守多次出彩,成为本场比赛中国队的最大亮点。特别是李鹃的后排攻,已经不是上一场的偶然惊艳,而是全场值得信赖的一个稳定强点,多次运用,多次成功。李鹃后排攻的启动速度非常快,下手果断,多次赶在对方形成有效拦网阵型之前就果断挥臂、快速出手,效果和谢拉不相上下。本局大楚也打成了漂亮的后排攻。有了这一以速度见长的后排攻强点,相信今后蔡斌在排兵布阵上一定会有全新的考虑。但第三局后段还是暴露出我们的整体上的欠缺,殷那的一传失误,机会球的无攻过网,关键球上大楚的多次脆弱本性,导致我们最后没能挺住。与其说遗憾,不如说我们确实功夫还没到家。
这一场双方都算正常发挥的比赛,让我们认清了我们自身的真实实力。我们在当今的世界排坛不但没有了准一流强队的综合优势,反而在自身的退步中逐步加入到和日本、波兰等二流球队的同一水平线的行列。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不能再自欺欺人了。我们的小球串联一传防守水平已降低到末流(俄罗斯的下三路已有不小的进步),所谓的世界级副攻,我们的双塔,攻,手法单一无变化,欺负弱队绰绰有余,遭遇强队则立马现行;防,拦网只有一塔合格;小球双塔粗糙,网前漏洞是短板。综合看我们的副攻离“世界级”还差的远呢。主攻线上攻守全面的队员捉襟见肘,全国也挑不出几个,不但要承担极其重要的地面保障工作,养活双塔和有明显漏洞的不全面接应,还要具备一定的攻击力,这一世纪性难题就是全世界最牛的教练来,也找不到更多解决办法。现在看来,我们面临的并非是哪种阵容能登顶的问题,而是需要踏踏实实地定下心来,从最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从赶超日本、波兰做起,从真正全面化整体化的道路做起,彻底放弃以“蛮力”、以“高度”拼世界的幻想,先努力找回本该属于我们亚洲人的细腻灵活的优势,再努力寻求其他突破。2012年说起来还有三年,但大好的时机一旦错过,则伦敦赛场就近在咫尺。新女排,理论上一切还来得及,可不能在错误的道理上越走越远了。
永远支持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