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想说了,只想问蔡导五个问题:一、组队有思路吗?二、选人有标准吗?三、战术会取舍吗?四、训练有针对性吗?五、指挥心里有底吗?
第一个问题,组队有没有思路,思路是什么,对了,打造一支世界先进打法的队伍,这是口号,不是思路。什么是世界先进打法?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能够使队伍拿到世界冠军的打法就是先进打法,2008年的巴西式的打法就是世界先进打法,但是这话是有问题的,中国队在2003年打得世界各国找不着北的打法,算不算世界先进打法?有人说,是,但那是过去,可是我再问你,2003年的中国队能打败2008年的巴西队吗?我认为绝对能,就算是2008年,我们也一度可以跟巴西队较量,而2008年跟2003年那支中国队相比,差的可不是一点点,除了周苏红和王一梅这两个点,其他位置实力全方位下跌。就是说,如果不是赵蕊蕊久疏战阵,冯坤伤未痊愈,杨昊刚好受伤,刘亚男状态不再,张娜仍在恢复之中,巴西队能胜我们吗,我认为不能。也就是2003年的打法并没有过时,只是受伤病影响或者队员的能力所限,没能体现出其威力而已。再进一步,有人敢肯定2008年这支巴西队,能战胜上世纪90年代那支纵横天下,独孤求败的古巴队吗?我觉得几乎不可能。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世界先进打法,不象科技和经济,欧美代表先进,所以说,打造一支世界先进打法的队伍这样的混话,只能拿去哄三岁小孩。那么,你蔡导的组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思路?你要学高举高打的欧美,那你学得了吗?学高快结合的巴西,又学得了吗?你想拿国家队做试验,可以,但是你首先要有思路,当然,不是空中楼阁的思路,是脚踏实地的思路。你有吗?你很怀疑。
第二个问题,选人有标准吗?姑且我承认你的思路是可行的,你要仿巴西,好吧,那就模仿得认真一点,踏实一点,象样一点,这样的话,即使不到一流,起码也是一流到二流之间,怎么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的三流水准,人见人欺。可是现在如何?竞技比赛,无非攻防二字,当然最理想的是能攻善守,眼前的巴西和黄金一代的女排就有这样的水准,看看现在我们的进攻,一传保障如何,两个主接一传的主攻和自由人保障情况够吗?不够,不是这个出问题就是那个出问题,再看二传,处理球和分配球的能力如何,有人家的快和灵吗?没有!一传一旦稍有差池,就只能打调整攻,那就调整攻吧,可我们的主攻,有人家的暴力吗,没有。我们的接应,有人家的速度吗,这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接应。接应是干什么的,是和主攻一起承担调整功,或者和副攻一起承担战术功的。我们的接应,不管是王一梅,还是李娟,她们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吗?都不能。就连我们引以为傲的副攻,进攻时也各自一招鲜,所以说,学巴西,你的进攻这一块首先就不合格,再看防守,我们副攻拦防水平有人家强吗,算个勉强吧,那我们的自由人能跟巴西的自由人比吗,不能。进攻比不上,防守也比不上,你学的哪路巴西,搞的什么中国特色的真主攻假接应?人家巴西能承认你这个徒弟?
这上面两个问题,看起来是两个,实际上也可以算一个,那就是如何组队,是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还是盲目地把别人的架子搬过来,再把队员不管三七二十一硬塞进架子里面去。蔡导用的是后一套,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切实际,空中楼阁。
第三个问题,战术问题,听说你在训练中有十几套战术,听上去当然很美,很强大。十几套,了不得,才半年时间,就十几套了,给你几年,那不成精了吗?可是我很怀疑,战术真的需要这么多吗,战术是用来战胜对手的,不是用来表演给别人看,更不是用来自我陶醉的。战术贵在精而不在多,需要娴熟,需要精确,需要各个点心有灵犀,战术多了,滥了,敌人没晕,自己的队伍先晕了,每一套战术队员都心中没底,结果是到了比赛场上,哪一套都不敢随便用,于是乎,我们在赛场上看到的,永远是一个个各自为战的队员,而不是一个整体。一个主教练,如此好大喜功的滥练战术,却不是将其中几套战术,练个滚瓜烂熟,让队员全都做到心里有数,你就不觉得惭愧吗?
第四个问题,你训练有针对性吗?半年了,我们看到的是一支越来越烂的队伍,一开始,似乎还真能跟欧美拼一下,可是越打越退步,打俄罗斯和德国,从3:2到1:3,打泰国,居然从3:0到1:3,失败不要紧,只要能找出问题,你确实每次都找出了问题,并且问题毫无例外是出在队员的身上,那就训练嘛,在训练中解决,可是我们发现,每次你都没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大。队员的优点全部被练没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稳定的。今天张三出问题,明天李四出问题,后天马五,再后天牛六,一两个月前,王一梅还是强劲的得分点,有几场得分都在30分左右,把俄罗斯的加莫娃和科舍列娃PK得心服口服,但近一两个月内,却苦苦挣扎,下个球都让人捏把汗,三个月前,薜明还曾威风八面,攻拦俱佳,获将无数,近这三个月,却几乎攻不下去,拦不起来,前一两个月,小将惠若琪每次上场,总能力挽乾坤,打起来落地开花,传起来得心应手,这几天里,却是信心全无,一传满天乱飞,扣球软绵无力……可以说,除了一度非常软非常弱的李娟后期突然爆发,每一个人都在退步。难怪所有的人都不明白,你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科学训练方法,能让队员如此迅速地退步?
第五个问题,临场指挥问题,赛前准备永远不足,永远是没有想到对方发挥得这么好。到了赛场,你也和陈导一样,站在旁边,不同的是,陈导在笑,尽管有时笑得不是那么自然,你则完全在作秀,表情丰富得让人以为你是在演台湾的琼瑶剧。可是除了丰富的表情,你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印象?队伍打得顺利时,无论对方是谁,绝不换人,哪怕打的是斐济,既不考虑锻炼替补阵容,也不考虑演练战术,等到队伍打得不顺了,就自乱阵脚,瞎换一通,于是走马灯的你上我下,根本不考虑队员自身的特点,换上去能起什么作用,至于居然想到用王茜换李娟接一传,这种赌博式的换人,效果可想而知,唯一有效果的一次,是大将赛小组赛时用小将李娟换了大将王一梅,刚好碰上惠若琪状态神勇,其他基本无效。你叫的暂停,也几乎没起作用,队员紧张的依然紧张,甚至更紧张,糊涂的继续糊涂,或者更糊涂。是啊,你说:“你已经告诉队员要怎么怎么做了。”如果主教练的职责就是在比赛时说一声:“注意拦网,不要紧张。”那还要主教练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