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记周志伟先生专题策划的评论《把脉分析阵痛根源:高度要增加,基础也得牢 》一文分析到“中国女排在调整年经历阵痛无可厚非,但在整合2008北京奥运会阵容的过程中,如果片面地
追求球队的高大化,而忽略了基本功的加强和快速多变战术的磨合,类似的阵痛恐怕还是少不了”。
在下觉得周先生医道高明,把脉极准,出手不凡,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中国女排的病症之一是“片面地
追求球队的高大化,忽略了基本功的加强和快速多变战术的磨合”,而且客观的点出了“高大化”没错,只是不能片面,不能“忽略基本功的加强和快速多变战术的磨合”。
在下左思右想,觉得这下子陈导又得犯头痛病了。因为,抛开别的不说,就这“基本功加强”任务和责任不是陈导所能左右的,他只能修补、改造、提高,对于基本功“先天不足”者,这种“加强”的效果有限,定型的砖坯,确实是难改变。
中国排坛素有运动员“三年成形,五年成才,八年成器”之说,也就是说,一个优秀排球选手,从接触排球开始,前三年是动作成形的时间,再二年是巩固定型的阶段,后三年是成熟飞跃的时节。
中国女排的队员入选,她们基本上都具有三至五年以上的球龄了,而此时要把“基本功加强”的任务交给陈导,实在就强人所难了。
先天不足,后天难调,这道理路人皆知。以蔡斌执导的国家青年女排为例,上埸的六名主力队员,除去二传手魏秋月外,五个人只有一个小娜在天津队训练接过一传球,其余人均不练此技。一传球人人知道是生命线,是最根本的基本功,可造成这种局面,你说,这责任归谁?怪省市区队吧,好象也难说,他们也要成绩,也知道大个子基本功难练,结果就扬长避短,只用“高妹们”的进攻和拦网,一传防守让自由人辛苦去吧!
这样一来,陈导选上的“高大化队员”难免存在许多先天不足了。中国女排若是打了世界冠军,一俊盖百丑,天下无人说。若是输了,这不是那不是,都归陈导不会训练。比如一梅,以其身高体能样样出色,扣球力量过人,敢于下手,她负重深蹲达170公斤,巾帼不让须眉。可是,她的下三路基本功多少有些问题。其最突出的扣球动作,也存在以肩发力和取点不稳等毛病。
又如跳发球失误多的问题,说白了,是这批队员“手上包球”的基本功不够火候,扣球手的“包球控腕”能力,早在少体校和省青年队就得解决了,可是,许多人还不到水准。如果这些基本功导致的失误,都要让陈导来承担,总归有些冤;如果让队员自己负责,也是没有道理的,她们需要的是“公里数”呀!好在,陈导通过这29埸比赛看人,心里有数了许多。
国家队的训练和任务与地方队毕竟不同,国家队是以集天下精英、以配置最佳阵容、磨合多变战术、保持旺盛体能,争取最好成绩为目的。如果得一一回头再练基本功,还不如让国青、国少去负责。
所以,在下诚恳讨教周先生,把了脉,还得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否则,怕是治不了病,也断不了根。
说了这些,无非是想让球迷们多多抱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