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女排在一系列比赛中,大都对弱队也调上全部主力。目前,正在进行的“无悬念的亚锦赛”中,也基本是尽遣上将出马,以主力对阵。这里,除去礼貌上的因素外,有人认为这是陈忠和的“不自信和不放手”的证据所在。
其实,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在排球比赛中,有时候往往是“杀鸡用牛刀,麻烦不会找”。或许,陈导如此用兵,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吧?总之,分析一番也当讨论。
原因之一:排球比赛最怕“打遭遇战”。
所谓“打遭遇战”,就是从来没有交过手,或者很久没交过手的两阵相遇。此时,无论强弱,都无法以“一加一等于二”的公式来计算。有时,强队往往让弱旅给打晕了:你快球掩护十分逼真,可对方根本没有反应;待到你打第二板的“交叉”或者“夹塞”球时,对方正好拦你个正着。
在中国排坛历史上,国家队输给地方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香港女排前不久曾访问漳州,水平与少体校女排不相上下。可是,中国女排似乎没与之比赛过,所以,与其以替补队员
“投石问路”,不如来个“泰山大压顶,杀鸡用牛刀”。毕竟,下面的比赛还有嘛。
原因之二:排球比赛“热身启动”最难。
篮球足球比赛的好处,就是一上阵人就得奔跑,人体活动、四肢启动快。而排球比赛大不一样,运动员上阵后有时得“等着”,它必须是热身后的“随时启动”,是有节奏的随球判断,随时作出相应动作。
这种情况下,最怕的就是人容易“站死”、“僵死”,从而破坏了移动节奏。强弱队对阵时,埸上不可能热烈,强队如果“不能保持衡温”,身体节奏破坏了,往往麻烦就会接二连三。一般说来,弱队打强队是“不顾一切的”,反正是“输了应该,蠃了白检”。
比如我方拦网,对方明明动作“张牙舞爪”的不规范,过网点也很低。本可拦死,可稍有大意,节奏一破坏,稍慢半拍,就造成拦网“窝果”,让你发急,越急就越不顺畅;对方可能就越是发“疯”相对。所以,以其让替补上“提心吊胆”的,有时倒不如“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之”,让天下太平。
原因之三:排球训练讲究“曲不离口”。
比赛是最好的训练,训练是为着比赛。
有时,冷藏主力阵容反而造成“返生现象”,“先练主力阵容,后让替补上来”,其实是比较聪明的办法。排球比赛最讲究的是“配合默契”,而这种默契配合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力避“一日不练手生,二天不跳腿生”等情况发生。
所以,陈导总是要求主力阵容不管强队弱队,都要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来。一旦出现中国女排大比分胜出时,他马上会调替补队员上阵。这样做,或者不失为一种“稳妥之策”吧?
当然,陈导完全也可以替补阵容先上,主力阵容先观战,后出兵。这样,“示弱在前,后发制人”也末偿不可。只不过安全系数会低些,毕竟这是集体项目,不是武林高手单兵对放。
在下只想表示个人观点,如果以此来“取证”陈导的“失误”,哪就是另一贴的主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