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议论中国排坛的文章和贴子铺天盖地,几乎涉及了方方面面。两度冠军的中国女排面对欧美劲旅意大利、古巴、巴西等队,无论胜负,总是会让人球迷们心惊胆战;中国男排呢,眼下比赛出了线,但与亚洲弱旅,都打得战战兢兢,胜败都每每让人“怒其不争”。
究其原因:
是中国及亚洲传统强队,由于在身高体能方面不占优势,表现在绝对高度和力量上有差距,所以,尽管在“快变全面”打法上做足了功夫,在“提升身高”、“苦练体能”之中下大了力气,但是,在“全球高大化”和“力量排球”呈强的今天,中国及亚洲传统强队毕竟还是吃亏不少,因为,高快发展总有限度,体能挖掘也有尽头。中国男排的弱化,就如日本、韩国女排一样;中国女排的眼前危机,也就可以理解了。
那么,出路在何方?
老话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
纵观世界排球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发明、革命、突破,才有出路。
历史经验值得注意。
60年代,日本女排教练大松博文先生发明了“小臂垫击”、“勾手飘球”和“滚动救球”,这三大发明加上魔鬼训练,使日本女排打破了前苏联一统天下,夺取了世界冠军,成了数年中不可战胜的“东洋魔女”。“技术革命”的利器,击破了所有传统,飘球所至,老技术的“虎口垫击”,几乎是把“一传球这生命线”全丢了。
70年代,日本男排在体能训练上采用了“斋腾体操”,在技术上,快攻体系加上了新发明的“时间差”战术,结果也以小制大,平定天下,夺得世界冠军。由此可见,新技术新发明,导致了新科状元。当时的“时间差”,骗得对方拦网高手,个个成了“丈八和尚”。“发明”之功,带动全盘胜利,小日本战胜大欧美。
80年代,袁伟民在世界诸强都普及了新技术,仍然占据世界排坛前列的情况下,采取了“全攻全守”设计,强攻上用了郎平,快攻体系上,使用了中国发明的“空间差”,并改造成以“背飞”为核心的快攻打法。发明新技术和创新理念的结果大家知道了,开创了五连冠伟绩。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移动群山,“东方仙女”,声播全球。
新世纪里,“平民教练”陈忠和顺应潮流,走了尽可能的“高快全面”之路,使用了赵蕊蕊的高快高拦,冯坤的高传高拦等,同时,“以夷制夷”,强化了大力跳发球,先发制人,并把各式快打战术配套成龙,全队抱团拼搏,在危中取胜,双取天下。所以,人们说,陈忠和是“中合”了世界冠军,也“中和造就”了亚男、苏红、张萍、杨昊、张娜等大批各具特色的世界明星。这条路,是综合式的突破和创新。
行文至此,在下的意思不言自明。创新、发明、革命,突破,就是出路。以此来看中国男女排,我们可以发现,进入了2005年,我们的“创新发明革命”是不是少了些?特别是中国男排,有多少“过人”的技术战术含量呢?
创新革命不是凭空而来,或者异想天开,它是继承发展的产物,它是博采众长的飞跃,它是长期积累的升华。
中国男排,正在继承的路上长征;
中国女排,正在突变的道中升华。
仅以技术上的“发球、传球、扣球、垫球、防守”单项来说,思路都是宽阔的,发展空间也是无限的。
发球――同样动作的跳发,可以在“一触即发”时,变成大力、快速、飘动、寻区、找人。让对方难测性能变化。
传球――二传手的“手上功夫”,可以是跳传、晃传、单传、点传、隐蔽传、远网传、倒地传。让对方难测球方向。
扣球――强攻的滞空扣、立体扣、打手扣;战术球的“时间差”、“空间差”、“错位差”、“变向差”。让对方难测球下手。
垫球――一传球的“压低垫”、“网口垫”、“缓冲垫”、“加速送”等等,让对方难测球节奏。
防守――按新规则,人的全身皆可起球,足球、手球门将的防守功夫可以引进,每个人的防守区域全扩大了。
拦网――03年的赵蕊蕊就是一个新突破。同样的拦网高度,不同的个子就是不一样:小个拦网手得加上“弹跳时间”、“起动时间”,东方式的高拦,效果大不一样。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在技术上“创新发明革命突破”领先,捷足先登,谁就能取天下,排坛亦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