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
比赛是残酷的,输了球,就如人死不能复生一般。
十运第一轮,上海教头余有为,带领河南女排“少林女子”,这样毫不留情击败了国字号教练胡进带领多年的四川女排。
“上海教头爆冷胜胡进!”记者报道和行家评论几乎异口同声:暴冷!对此,在下不敢苟同。
一、余有为一生有为!
余有为是正宗上海人,身高1、90米。当年,他与袁伟民同埸 ,一个二传,一个副攻手。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一生不离排球生涯。他的拦网十分出色,在母队上海男排时,就经常打败了国家男排。
北京亚运会时,余导带领中国男排,在本土作战勇夺了冠军。队员将余导高高抛起的情景、依然让人久久回味。有家报纸的标题是《余有为亚运有为!》余有为在退休一年之际,客串了河南女排教练。
到镇江赛区,余有为是“祖师级”的教练,每逢“弟子级教练”来问候时,他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没戏,小组最弱的队伍,可能倒数第一。”兵书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其实,余有为早就盯住了四川。胡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河南女排一上阵就是“不顾一争的拼杀”,直叫川军如此不济。
余有为又开纪录:从第一届全运会到九运会,40年来,河南女排首次打进全运会决赛,而且首战即克。比赛后,余有为主动与胡进握手,什么话也没说。
当别人祝贺他“首开纪录时,余导也只是淡淡的说:运气吧?
河南女子哪里不如男?余有为和河南女排下一步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打破纪录,改写了历史。
二、胡进一生没运气?
胡进当年也是辽宁男排主二传、国家男排主力。他退役后进北京体院深造,之后当邓若曾时期的中国女排陪练、助教,后来两度执掌中国女排教鞭。然而,这过程人人知道。他没运也没命,理解者说他时背,不理者说他“胡进胡退!”
退到地方队后,胡进偏又到了四川任教。胡原籍山东省,回山东也好,不然,回辽宁省母队不更有作为?至少也占个原始材料多多,可造之才多多。英雄才有用武之地嘛?所以有人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胡进苦于不识时务。
论胡进的训练水平和功底,他不亚于任何教练。论责任心事业心和吃苦精神,他也胜过许多人。二十几年的“抛妻弃子”一心埋头于排球之中,从一个帅哥变成“谢顶老人样”,这精神实在可贵,也实在恸人。
可是,机会多多,却“时命运”从不光顾,不禁让人为之心痛不已。
其实,胡进最大的软肋是太直,他“不善计媒、不善沟通和不善用人”。记得毛泽东说过:当领导,一是出点子,二是用干部。
胡进缺了这关键的东东,难怪时运不济。
三、机会等待有备之人!
看中国女排历史,机会等待有备之人。除弃个人努力,袁伟民、邓若曾,张蓉芳,陈忠和不都是有备而来,才有“时命运”吗?
再看看天津王导,辽宁齐导,哪个不是上台先聚人气,再出定奇谋,后用对人?
排球比赛,比的难道仅仅是队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