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命根子,是一块顽石,学名叫灵通宝玉;中国女排的命根子,就是一传球,也叫“第一次进攻垫击传球”。
没有一传质量,中国马上会陷入困境,这是路人皆知的事。
正常的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一传到位率得在50――60%之间,称之正常发挥;一传不到位能攻率得在30――40%之间,叫做正常水平;一传破坏和失误,只能控制在5――10%,呼之正常状况。
原因不说自明:我方一传到位,二传能组织战术及扣球进攻不出问题,还要扣除对方拦网得手,防守成功,反击得分。这样,每得一分也不容易。中国女排这一环节如果占先,球就好打;这一环节出错,往往就会“卡轮、丢分”,惨不忍睹。
我方一传不到位,但能调整进攻的这30――40%之间的球,想得分的局面更难了,因为我们的强攻能力有限。反之,欧美强队就在这方面就占大便宜。比赛中常常可见,不到位的调整强攻,有时对方打得更猛,时会直接扣球落地,毫不客气的夺你一分。所以,风格粗放的欧美队与中国对阵,总是输了也不服,原因就在于此。
那5――10%的“破攻”和失误直接丢分中,如果把握不住,一局球就会丢2――3分,如果多于这个数字,这局球一般就很难挣夺了,这种每球得分制的残酷性就在于此。
如何保住这命根子,陈忠和教练历来费尽心血,并在训练课间上给予绝对的保证。
教练组一般采用陪练员在高台上发球,这球的质量超过比赛难度。接一传队员与自由人张娜,排队分别鱼惯垫击;由二传手冯坤、小宋轮流在网下传球,并现埸计算统计出每个人的“到位,破攻,失误”比率,超出标准者课后罚练。
问题是:这一传很难练。
每种发球的接法不一样,每个位置的接法不一样。
如大力跳球特点是速度快,份量重。队员得在一秒之内判断出球的方向和落点,如果球速超过10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判断时间只有零点几秒,反应精确度必需相当主。
即便你判取位不出错,可由于球份量重,你小臂垫击时缓冲一旦不够,便可能是成了“探头球”,送给对方打痛快,让全队情绪受挫。
队员在每个轮次的站位不一样,而一传送球的目标却都有一样,要求垫至2号位与3号位之间,球的“急重轻缓”得适度,能让二传从容分配,质量好的一传球,二传手才能做出一些假动作迷惑对方;否则,即便到位也无济于事。
如果是接飘球,那么,这飘球的性能又很多,有上下飘、左右飘、下沉、前冲等等,你稍微不慎,便会垫飞。而且,队员同样得掌握各个位置上的不同角度接法。
如果是“找点寻区”的球,那么,这球的落点不是在“三不管”的地界,便是在某个队员的身上。
球在“三不管”的地面上,就看相关队员相互的默契程度了,虽然每人都有自己的接一传区域,但难免产生“互让互抢互挡”状况。
找人找点,一般是冯坤反插上的五号位,或周苏红战术球打最多的二、三号位。
周苏红接了一传球后,身体重心会受到破坏,这样,就影响了她的上步进攻步伐。这种找人找点的球,虽然速度和力度不明显,可是相当讨厌。
周苏红现在的一传水平,到位率和失误率均优于自由人张娜一些。可见,这才是周苏红一时“无人可替”的真正原因,也就是陈忠和教练太注重这命根子了。因为,苏红的张娜接一传面积和数量,几乎占了全队的50%强。
贾宝玉丢了灵通宝玉,马上会失魂落魄,寻死觅活的。中国女排如果丢了一传球这命根子,同样也会举步维艰,难以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