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23阅读
  • 0回复

第三类接应-中国女排接应的新生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龙凤剑客
 
发帖
82
蕊迷币
24516
声望
2474
贡献值
0
好评度
0
糖果
45
黄金
584
转盘点数
34
心花
0
金蛋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8-18
接应这个位置,可能是排球历史上功能变化最多的一个。过去是四二配备中的第二个二传手,亚洲球队后来将其发展成为快攻的一个有机成分,后来欧洲男排又别出心裁,将这个位置发展成为“明星”位置的第一攻击点。发展到了今天,世界女排接应这个位置,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以周苏红的技术全面型接应,全队攻防枢纽,参与整体的快速进攻,一传防守是自由人的水平,是个样样都会的技术超人,但高度力量和定点进攻实力差。另一种,就是欧洲以托故特为代表的明星强力接应,她的责任就是过去中国郎平、古巴路易斯等明星主攻手的作用,摧营拔寨,关键时候得分。进攻方面要求身高力大,前后排都能下球,但不参与地面防守一传。

在周苏红受伤之后,陈教头开言要让楚金铃尝试打打“强力接应”。这大概是女排自从邱爱华之后,第一次真正提出打“强力”接应的做法。姑且不论成功与否,此言一出,很多人就认为,周苏红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也是最适合中国女排现有的战术体系。而楚金铃没有托故特、加莫娃的实力,让中国女排的进攻围绕大楚来打不现实,因此打强力接应是不可能的事情。而鼓励强力接应的认为,周苏红的“克隆”总找不到,中国女排现有攻防体系,在没有周苏红的情况下,几乎是很难流畅运作。于是不如死马当活马医,让大楚尝试强力一下。

在下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虽然说这是两种不同队员的打法取舍,其实会影响到全队的整体战术取向。第一种看法是不现实。克隆技术目前看来并不成功,身材较高的“二王”在速度上和全面型方面都和周苏红有距离,不考虑生理因素,强行要求一个190厘米的队员要短期达到周苏红那样的技术水平,光练是练不出来的,还要一定的运气。

放眼世界,也只有俄罗斯的阿塔的全面差不多和周苏红能相比。阿塔的地面功夫虽然不如周苏红,可是阿塔的网上进攻拦网实力远胜周。而相比较,另一位队员克隆候选人主攻手李娟,虽然防守一传不错,但还是不如周,且她在快攻打法能否适应,是一大难题。其综合进攻实力与周苏红比较,并无明显优势,且提升的潜力不大,这样让李娟替周,有点“病急乱投医”。李珊的问题是状态和实力下降太厉害,这个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争论。所以“克隆战术”至少短期内看不到好的结果。

那么大楚打“强力接应”又如何?在下认为也是属于“病急乱投医”的做法。首先必须承认,大楚地强攻能力,没有强大到和托古特等人的水平。虽然从发球、前后排进攻她明显强过周苏红,但是她二号位的实力也就是欧洲二、三流球队的接应进攻水平。因此欧洲的以“明星接应”为中心的打法,以大楚的进攻实力来看,可以说是不现实。此外,中国女排的一个主攻位置已经有了王一梅这样的强力主攻手,且后排技术又较差,到了后排又不能下场。杨昊的一传技术水平又不理想。而欧美的强力明星接应是不接一传,如果大楚不接一传,那女排的一传就要出大问题。因此综合考虑,纯粹的明星强力接应打法不适合中国女排。

两条路不成并不等于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在下认为,女排的接应有第三条路可走,这第三条路就是“强力技术型”。强力技术型的打法,与过去的做法是,该队员要有高度(185厘米以上),在进攻上必须能够轻而易举地进行前后排进攻,拦网实力强。同时也要接一传和参与防守。与周苏红相比,她的优势点在网上实力,同时必须以自己进攻实力和拦网高度,弥补与周苏红的地面技术差距。

这名强力技术型接应的进攻不必非要达到托故特和加莫娃的水平。但她在面对欧美拦网,必须要有二号位突破、打调整攻和2号位后排进攻的能力。她的进攻实力必须让欧美队伍不得掉以轻心,特别在打防守反击的时候。以往因为周苏红二号位定点进攻实力弱,我们二传手在防反时,都把球调整到四号位,结果欧美拦网手早早在中国女排的4号位等着,根本不必关心中国女排的二号位。未来这名强力技术型接应,必须要让欧美拦网手不敢再轻易放弃对中国队二号位的拦网,这样就拖慢了对方的拦网合并速度,影响拦网质量,也减低中国主攻手的进攻压力。所以这点来说,“强力”是这个接应的一个首要条件。也是她和周苏红“全面技术型”最大的不同点。

与欧洲的“明星接应”不同的是,这个强力技术型接应要参与一传防守,这就是她技术型的一面,进攻上能打漂亮的背飞则更佳。由于她的高度远高于周苏红,因此必然影响到她的地面技术不如周苏红,因此她不可能成为女排的一传防守“核心”(这个核心应该名正言顺地让自由人担当),而仅仅是一传防守的“一角”。至于地面技术,这名队员要能接一传,但是对一传的精确到位率要求,不必像对周苏红那么高,半到位也可以接受,但稳定性要强,这点非常关键。当然,这位接应的一传防守水准之 “低”,也仅仅是和周苏红的水准相比较而言,她的地面技术必须明显高于欧美队伍,从而保持中国女排整体对欧美女排的地面优势。

由于这名接应的一传到位率不如周苏红,这么一来,中国女排的前排快攻组合利用频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启用“强力技术型”接应的时候,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必然会有所修该(不是大改)。这个改变,就是女排要增加立体进攻和2号位进攻,充分发挥这名接应的进攻实力,建立起立体进攻以及前排快攻组合和2、3、4号位的三点进攻的混合体系。立体进攻体系必须和前排快攻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这名接应的二号位强攻和一号位(二号位后排)后攻必须增加其使用频率,并提高成功率和得分率,才能弥补因为自己一传到位率低于周苏红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失分。并在女排队伍整体进攻中,成为一个稳定的得分手。

大楚未来能否成为这样的接应,在下认为这不是很重要,因为到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的接应铁打是“周苏红系统”。不过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可以开始尝试这个“强力技术型”概念,在不同的队员中开始试验。一旦成功,先作为一个“奇兵”辅助周苏红。现在楚金铃进攻、发球和高度有了,后排技术也在进步,也积累了一定国际比赛经验,打欧美队伍有了心得。因此让她尝试这个新概念接应,应该是最佳人选。

当然光有大楚一个人努力也不够。对于这种强力技术型接应的使用成功与否,取决于这个接应能否在进攻(包括前后排进攻、发球、拦网)上“得分”比在地面上“失分”的要多出一截。而大楚的进攻能量是否能充分得到发挥,除了自身实力之外,还取决于中国女排的进攻体系能否更加立体化,二传手分配球更加合理化。未来有潜力担当这个接应角色的队员,国内还有不少,如尹萌、曾春蕾、李想、奚希等。地方队伍如果能配合国家女排,对于这些队员特殊训练,可能出人才的时间会更早。这对于国家队和地方队是个“双赢”局面。
http://blog.sina.com.cn/Long_Feng_Jian_Ke
快速回复
限8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