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输了球别说我什么都不是” ___陈忠和
最近的大奖赛上,中国女排兵败意国,又当了一回“王老五”,特别是“0:3输得一塌糊涂”的埸面,实在“惨不忍睹”,这让许许多多关注中国女排的各界人士“伤透了心、叹足了息”,这对于五十多天后要参加2006年女排世锦赛的中国女排来说,是忧?是愁?。
在大奖赛上,世界诸强明星纷纷披挂复出,最典型的是意队托古特、巴西队的谢拉和俄罗斯的加莫娃,她们作了最后的练刀试阵,功力让人惊叹,现在更是队队为着世锦赛秣马历兵,志在一搏,因为,作为世界排球三大赛之一,世锦赛意义不同其它的华山论剑,它是赛队最多,赛制最苛,意外最大,埸次最累,含金量也最足的比赛。
因为中国女排先输巴西,后输意大利,输得“不成样了”,所以,认为中国女排“没戏”的人不少,这当然也是正常的,毕竟中国女排即便是在03、04的冠军时节,也并非实力上硬是世界一流,更何况现在。不过,在下倒认为,正因为世锦这种“害人至深”的赛制,“马拉松式”的赛程,所以,有机会冲击的队伍更多。谁都有爆发的时候,谁都有落魂的时节。就看谁的更高、更强、更快,更有把握机遇的能力! 到底谁能行?“出水才见两腿泥”!
先看看女排世锦赛的分组和赛制:
A组:韩国、波兰、中国台北、日本、肯尼亚、哥斯达黎加
B组:中国、多米尼加、墨西哥、俄罗斯、德国、阿塞拜疆
C组:荷兰、美国、巴西、波多黎各、哈萨克斯坦、喀麦隆
D组:意大利、秘鲁、土耳其、古巴、埃及、塞黑
赛制比较复杂和苛刻,为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生多死少”:上述24支球队4个小组在组内打单循环后确定小组排名,前四位晋级,后两名淘汰出局;这第一阶段每支球队要进行五场比赛;
第二阶段,“死多生少”:晋级的16支球队分为E、F两组,E组为A、D组的前四名,F组为B、C组的前四名,每个小组为8支球队,仍然打单循环赛,同时第一阶段的成绩要带入第二阶段,(即第一阶段小组赛时赛后过的在第二阶段不再比赛,各小组前两名进入4强)这第二阶段每支球队进行四场比赛。
第三阶段,“生死对半”:E、F组前两名进行交叉半决赛,E1-F2 、F1-E2,胜者进行冠亚军决赛。此时打各两埸比赛。
争夺B小组第一名的“大虫”,应当是俄罗斯与中国___这是大奖赛的老二对老五,没有这点自信,就别打了。退一步讲,这一阶段,无论中国女排打得如何“臭”,也能出线。当然,想进最后四强,必须“打死老二我当家”才稳妥,俄罗斯进步很大,加莫娃高度过人,但是,这支队伍毕竟不如巴西老到,也不如意大利均衡,是可以破解她们的。 退一步,就算输了吧,一般情况下,中国也能与俄罗斯、德国,多米尼加或阿国共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中国队相遇的C组诸强,正常情况下,C组的巴西、美国、荷兰、哈萨克斯坦可能出线。,大奖赛三连冠的巴西队应是此组老大、老二应是美国。
中国队将会遭遇劲敌巴西和美国的严重“逼宫”,巴西队这一关,中国队“难过”,而美国队这一关,应当“得过”!巴西、俄罗斯、中国、美国四队淘汰谁?得混战到最后才知道,混战,就是机会。
巴西出线相对稳些,谁都得置之死地,“疯狂作战”的,而中国队也是“七仙女下凡”__当然希望也在人间。
第二阶段是中国女排的生死关,过了就是四强,完成了国家排管中心给的既定任务,再图进取。
所以,中国女排在最后的五十多天里,针对性训练不必“想太多了”,只锁定俄罗斯、美国这一类欧洲强敌为主。捉此重点,扬长避短,毕竟中国式打法,相对对俄罗斯、美国、阿国、德国的招数多一些,从以往交战的情况看,胜算和心理优势也多一些。
中国女排输球,一般是从“一传生命线”出问题开始,中国女排取胜,一般也是“一传生命线”稳固发生。陈导在惨败意大利队后,也坦陈这个观点,大多行家观战后,也认为“一败千里”,就是先让破了一传生命线,才导致二传、进攻、拦网、防守等一系列“恶性发作”。而陈导从01年组队开始,注重以练接“大力跳发球”和“平砍式飘球”的一传为主,所以,对付俄罗斯、美国一类的队,她们的发球武器是以上述两种为手段,中国女排这条“一传生命线”是不会让全破的。
中国女排能以第二阶段以“老二身份”出线,重见天日的机会就还在。另外的A、D两组的形势相对明朗。意大利会稳定进入,古巴不出意外,也应入四强。东道主日本队,也有可能进入,但是,她们如果进入,也等于止步了。假若中国女排以第二阶段第二名身份进入,交叉比赛可能就是遇到意大利,当然也可能是古巴。
现在,留下来的问题,就是说说巴西和意大利,中国女排的两大克星和“排坛天敌”。说她们俩队是“天敌”,是因为她们确实比中国队“强悍和爆力”,这两队都曾在阵容不全与“车轮换将”的情况下与中国队过招,中国队也难占上风。因为她们对中国打法研究得太深太透了,并有一套必杀技。最重要的,她们的综合实力明摆的在中国队之上。
中国队败于巴西和意大利,一传失误多是原因,但却不是“大力跳发球”破的,是她们的“高点跳飘球”和“找人寻区发球”破了我们的“一传生命线”。
“高点跳发飘球”,以巴西队强力接应谢拉为代表,她人一跳球就发,让人判断时间少了,且球的性能会左右上下飘荡,中国女排极不适应这种“前冲”与“下沉”球,失误连连;而“寻区找人发球”,又让我们的接应和副攻手接球后仰,无法动弹或影响了参与战术进攻。有矛就有盾。接大力跳发球的一传,垫球人一般以“缓冲”,来减轻球速;接“高点跳发飘球”则要求垫球人以不同的手法接球,因为球在“飘荡中”,接球人得“尽量正面迎球,球到再出手”,而且不是缓冲,相反得“前送”,这与接大力跳发球是异同的技术动作,有训练就有适应。“找人寻区”的球,因为有意识在找人,球的性量相对会差一些,接球人主要是判断和移动加上小臂“前送”,这也是训练可以解决的。
我说中国女排“运气”就是好,好就好在“提前惨败”,也可以提前适应。
换句话说,如果巴西和意大利破不了中国队的一传,那么,士隔三日,就当刮目相看,打起来就不一样了。
排球比赛“剌激”,就“剌激”在抑制与反抑制、斗法与反斗法。
巴西女排并非无懈可击,她的小个子二传,前排拦网毕竟是缺口和漏洞;她的“明星核心制“,决定了她们的关健球,无论前后排,一般都让谢拉发动进攻;而且,她们的两个主攻手的进攻过网点并不高,是可以拼发球被迫她们打调整攻,再以加强拦网制服。
意大利女排一样有懈可击,她们也是以明星托古特为进攻核心,“托姐“扣球是高点长线,可以重点设防;她们的一传也会波动,我们可以以牙还牙,让冯坤愎复跳飘发球,周苏红大力跳发与寻区并用。
另外,有人认为意大利”破译“了我们冯坤的”战术球手势暗号“,这以好办,另设计一套就成,完全来得及。
总之,两度世界冠军后的中国女排,尽管历经了“05逆转年”和“06光头年”,可是,“人还在,心不死”,她们不会服输,也不会因有人指责而泄气。相反,她们在奋斗,也更需要鼓励,更需要理解。
当年袁伟民执导的世界冠军队,也因调整人马都输给日本队过。这没什么,比赛不是输就是赢,输多输少都是输,赢多赢少都是赢,不会和棋的。
中国女排只要尽力,只要拼博,也就无怨无悔,球迷都理解:毕竟,这个世界任何比赛,冠军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