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场球,小丽是打得不好,有点操之过急了,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是任何一位年轻球员迈向优秀选手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逃避不了。但还是有人太苛刻了,不分清红皂白的把她看成是中国女排输球的罪人。他们如福尔摩斯般拿着特大号放大镜把小丽身上的毛病搜寻了一遍,然后如发现新大陆般兴奋的宣布诊断结果:一、拦网与进攻不如蕊蕊;二、进攻手段与节奏比不了张平;三、扣球的动作太难看;四、头大腰长四肢短,不适合打排球。
的确,目前小丽的进攻和拦网水平与蕊蕊相比是有较大的差距,但如果仅以19岁时的小丽与蕊蕊22岁的鼎盛时期相提并论,那是绝对缺乏公平与公正的。从蕊蕊20岁进队到22岁的鼎盛时期,其成长过程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而且当时的冯坤状态极佳,又无伤病的困扰,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当中都给了蕊蕊莫大的支持。
反观19岁的小丽,虽然进队已有半年多了,但此时正碰上状态不佳的冯坤伤痕累累,小丽与她的配合满打满算也就三个月的时间,仅凭这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想让小丽达到辛苦地流了三年汗水的蕊蕊的高度,我们实在是太苛刻了还是在盲目的异想天开?
澳门站的比赛,小丽的进攻手段与扣球的成功率,是没有张平在奥运会时的高。但奥运会时我们一场比赛一传不到位的球才有几个,而澳门这几场球,我们光一局比赛,一传不到位的球就有好几个。即使张平在场上,这种恐怖的一传到位率,她也只能望球兴叹了。
张平进攻手段繁多,把握进攻节奏的能力非常出色,机会球的把握能力也是非常的强,这都是今后小丽努力的方向。张平的成功与她在奥运会前卧薪尝胆般的努力奋斗分不开的。雅典奥运会前的张平乃至2005年的王一梅,被部分球迷的漫骂与冷嘲热讽之声如今还让人觉得仍绕梁不绝。如果中国女排的每位成员都必须经过球迷这种由“庸才”骂成“天才”的洗礼过程,真不知道这是中国排球的福音还是悲哀了。
作为副攻,小丽扣球的动作是不好看,动作上的不协调与不规范抑制了她的发挥。但动作问题,这与她刚从主攻转型副攻有关。为了不影响她的打球前途,她的动作是得改,但不是现在。因为世锦赛临近,改动作会对一名年轻选手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
改动作,需要有改的过程、适应的过程才能升华到熟练过程,但这个过程绝不可能只用花费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能大功告成的。如果现在改,在世锦赛上极有可能让小丽在困难的时候产生这种想法:是继续用刚改的新动作还是用以前的动作才能更好的扭转被动的局面?思想这样一摇摆,就会让年轻队员在场上出现慌手慌脚的情况。所以,世锦赛前小丽的任务是积累经验,尽快适应二传的节奏,而不是匆忙的上马改动作。
小丽体型头大腰长四肢短?真不知道个别居心叵测的人给小丽照的是哪号的哈哈镜。用黄金分割点来分析人体比例,东方人的腰是长了些,而且尤以日韩人为甚,这是普遍的现象,用不着拿这往小丽身上说事。
至于说小丽头大四肢短,这更是莫须有的人身攻击。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中国体操选手陈翠婷,她才是天生的大头娃娃,她的身材比例严重失衡,进国家队前屡遭很多地方队教练的拒收。但就是这位身材不佳的选手,在最后时刻夺取金牌才让中国军团在汉城亚运会上以一金险胜“地头蛇”韩国,并夺取了金牌与奖牌总数第一。
陈翠婷虽然没有获得过世界冠军,但国际体联对她的评价是非常的高。是的,在这种盛行以貌取人的社会,如果陈翠婷长得象队友们那么匀称,她肯定会给中国队带来更多的荣誉。我们不要用带有残疾的眼光去评价一名运动员,更不要带着残疾的心理无中生有的去抵毁一名运动员。
中国女排输了球,是应该好好的找缺点寻不足,无论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但如果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升级到了漫骂与人身攻击,那是有利于女排今后的成长还是为了一时痛快泄已私愤?如果你是一名学子,家长与老师都用冷嘲热讽的话语来教育你,恐怕你离家出走的里程都要绕地球好几圈了;如果你是一名公司职员,由于工作失误老板就用近乎人身攻击的言语指责你,恐怕掌勺爆炒鱿鱼的厨子是你而不是老板了。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到时不要把好端端的一名天才打骂成了庸才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