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之战的思考
虽然中国队只输一场球,但是从这场球中我们看到的东西确实太多了.让我们来一一说说.
首先是主攻:比赛中,由于副攻的疲软,主攻缺乏掩护,对不是依靠绝对实力打天下的中国主攻确实发挥得差强人意。目前中国的主攻面对高大的俄罗斯,突破能力十分有限,这还是索科洛娃和梅娃不在场的时候,在场中国队更难对付。
再说副攻,说句实话,按现有的实力,目前中国队的副攻在历届女排来说是最高的,条件最好的,但表现都是差强人意,小明好一点. 让我们真的怀疑的是陈中和的训练能力,几年来副攻在攻击手段上并没有丰富,如小马和小明在国家队那么久,为什么一个只练三号位,一个只打2号位(还只是一招),当教练看不到吗?教不来吗?为什么观众都知道,他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让她们多练几种进攻手段,不行就换人。又如小徐扣球技术为什么不改?另外在打球思路上为什么不扩张一下,当年副攻杨晓君在球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在2号位强攻,吴咏梅可以在3号位强攻,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副攻只打快球,她们也应练练练点强攻麻,没有力量就多练,即使力量小,只要落点好也可以下球,而且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分散主攻的压力,以前的张平应该有这种能力。05年陈中和选了8名副攻,可笑的是06年和07年却无副攻可用,而且每次失败都跟副攻有很大的联系,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再说二传,小魏还是显得年轻了一点,关键球的失配,分配球的合理性还不够好,速度不快的弱点还是在这场球暴露了,面对强队,胆量还是小一点,整个比赛没有一次二次球,自己没有吸引防守队员的本钱,也增加了其他队员的压力。
接应:苏红的状态这是我早就说过的问题,任何一个队员都不可能长期保持高水平,周苏红也不例外,我认为应该适当让她休息一下,用这段时间重新打造一下新接应,周苏红回来以后可以形成竞争,陈中和05年以来最大的失误就是认为周苏红是铁打的,永远不可能出问题,细心的可能发现,事实上周苏红这批队员现在已远不如04年以前那么有激情,包括杨吴、刘亚男、冯坤。陈忠和05年以后可以说以一种轻视天下和国内教练的眼光在选接应,事实上05年以后没有一位地方队的正式接应入过陈中和的法眼,这简直是给国内教练一个响亮的耳光,认为国内教练的选材和训练手段都不行.中俄之战再次说明,培养2号位进攻能力强的接应,如巫丹、邱爱华这样的人是必要,李娟以接应身份选入国家队,却常打主攻位置,这是不是说明陈中和根本不想让其他接应进入国家队呢,李娟打接应以来从来没有履行过接应的职责,传球不行,跑动进攻基本没有,陈中和也从不让她练习背飞等跑动进攻,要知道当年郑美珠、巫丹、邱爱华不仅2号位定点攻出色,而且跑动进攻更是拿手好戏,就是俄罗斯索科洛娃这样身材高大,攻击力强的人员,2号位的背飞也是屡见不鲜,而李娟司职接应却从没看到过打,既然打不了,那还当什么接应?
一传:4年了,有些队员8年了,陈中和都没让他们的一传过关,这是不是说明训练手段和训练思路上有问题?还是教练的水平有问题,我们的教练总说某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如果都行了还要教练干什么,如果都行还叫苗子吗?那她们都可以当巨星了,时间给了这么多年,不让其练习怎么提得高,打商业比赛挣钱也总不让其锻炼能提高吗?接一传始终是那几个人,这一点我们应该很好的向俄罗斯学习,俄罗斯商业比赛从来都没有全部主力都上场过,别人输得再惨也让年轻队员打,我们却始终是山河依旧,难道商业比赛就那么重要,挣奖金就那么好?俄罗斯索科洛娃195的身高还接一传,而我们的队员180、190就开始看球干瞪眼,我们是不是也在商业比赛中让所有的人都接一传,平时增加每个人的一传训练课?
奥运会迫在眼前,我们在思路上应尽快让国内优秀的专家会诊,另外中国男排都开始运用意大利软件了,作为08年的冠军竞争者的中国女排到现在还没用,陈中和还没吃够苦吗,难首以前我说你保守就真的永远这样保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