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蕊蕊为着自己的奥运梦想努力拼搏
新浪体育讯 半月板撕裂错过悉尼奥运会 小腿骨折在雅典当看客———
自从2001年赵蕊蕊重回中国女排之后,7年来她变成了人们始终关注的焦点人物。因为在她的身上有足够的传奇色彩:1.97米的身高是她成为中国女排创建至今的第一高人,而且在副攻位置上,她也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一高度。但这7年中有4年是在与伤病的斗争中度过,并最终重返球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赵蕊蕊出场不到三分钟便离别赛场,虽然她也得到了那块奥运金牌,但绝大部分时间作为“看客”的赵蕊蕊内心深处却藏着深深的遗憾。她说:“上届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对我来说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永远不能忘,因为那是我这一辈子的遗憾。而能够弥补这一遗憾的除了在北京奥运会上拿金牌,我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
◆ 伤痛:不得不回首的往事
“想到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自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对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充满了期待和盼望。”连续参加两次奥运会,且两次都有希望争取金牌,这对集体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机会并不多,而赵蕊蕊却有这样的荣幸。但提起奥运情结,迄今为止留给赵蕊蕊的却都是伤痛的记忆。往事不堪回首,但却不能不回首。今年26岁的赵蕊蕊出生在江苏南京,在家她排行老二。当初为了生不生她还有一段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1981年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全面实施,赵妈妈却刚巧在这时怀上了第二个孩子,为此,父亲赵怀富不得不向单位递交了生第二胎的请求报告。当年7月,南京体育学院专门召集了院几大部门开会,讨论老赵家能否生第二胎,看到赵妈妈挺着7个月的大肚子坐在旁边,与会各方都不忍心反对,会议最后形成决议,允许生第二胎。此时赵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正是日后叱咤世界排坛的赵蕊蕊。
在11岁那年,因过于瘦弱而无缘江苏女排的赵蕊蕊被八一女排相中,从此赵蕊蕊成了一名“儿童兵”开始独自在北京闯天下。回看蕊蕊成长经历,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伤病。1998年夏天,赵蕊蕊随八一队在秦皇岛集训,由于天热地板打滑,她不小心摔倒,结果右膝半月板严重受伤。这次受伤让赵蕊蕊无缘入选国家青年队。1999年10月,已调入国家队的赵蕊蕊,在一次训练中右膝半月板完全撕裂,必须动手术。而这次受伤,让赵蕊蕊与奥运会失之交臂。“这次受伤对我打击不小,自己也消沉了一段时间,”赵蕊蕊说,“2000年5月,队友们去打(奥运会)落选赛,我回到八一队,整个人一点劲都没有,打一局比赛就觉得特别累。爸爸跟我说,‘你这是心里累。’不过,想到自己还年轻,还有时间。自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对4年后的雅典奥运会充满了期待和盼望。”
2001年重新回到国家队之后,赵蕊蕊开始逐步走向成熟,2003年赵蕊蕊迎来了个人事业的巅峰时刻。在那一年的世界杯上,赵蕊蕊名列技术统计榜扣球第一、拦网第二、得分第六,个人得分占到了全队的三分之二。
◆ 漳州骨折曾想过退役
“我相信没有一个运动员愿意以这种方式拿金牌。”2004年3月26日,福建漳州训练基地发生了令赵蕊蕊至今难忘的一幕:她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小腿骨折全过程,当时先是突然听到一种可怕的断裂的声音,随后她喊了一声“我的腿骨折了”,便倒在了地上。赵蕊蕊开始抽泣,但是眼泪并没有马上流下来。可能因为伤到神经,她的右腿膝盖以下是麻木的,不觉得疼。过了一会儿,疼痛猛烈来袭,眼泪夺眶而出。被送到医院之后,赵蕊蕊觉得“天塌下来了”。“当时的感觉像在做梦!我想,这不是真的吧?”赵蕊蕊说。突如其来的重击,让她难以接受。当有关领导、教练们紧急研究治疗方案的时候,赵蕊蕊不愿一个人呆在病房,她牢牢抓住闻讯赶来看她的青年队蔡指导的手,不让他走。“我疼得受不了,”赵蕊蕊说。“我知道你的心里比骨折还疼。”蔡指导说。话音未落,赵蕊蕊哭得愈发厉害……
“在受伤的一瞬间曾经有过退役的念头,因为我伤得这么重不可能在4个月的时间里恢复,2004年的奥运会基本上没希望参加了,2000年的时候已经因伤错过了一届奥运会,我的心太累了,不想等到2008年再打奥运会了。”
不难看出,虽然是一瞬间的念头,但却给蕊蕊的心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以至于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无法彻底摆脱这次经历所产生的阴影。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她说:“我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而且还是一个军人,这就注定我要比普通人更坚强。而且在我看来,每一次经历一些事情,不光是伤病,还有很多事情,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磨砺。”
经过4个多月的治疗和康复,赵蕊蕊在雅典奥运会前两周随同全队在波兰热身时重新回到了赛场。这也促使主教练陈忠和下定决心带着她来到了雅典。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2004年8月14日,中国女排首战美国队,赵蕊蕊首发出场两分钟,一次在2号位起跳拦网落地,骨折愈合的部位再次开裂,她当即被送往了医院。其后,倔强的蕊蕊不愿因自己给队伍和队友带来麻烦,因此每当队友去比赛的时候,她总是选择留在房间里,在拐杖的支撑下在宿舍里打发时光。直到女排决赛那天,教练组决定无论如何要带上蕊蕊到决赛现场,随后蕊蕊在领队李全强的亲自陪同下第二次来到了比赛馆。
“决赛我在现场都不敢看比分,老是问领队几比几。夺冠之后,我竟然激动得站了起来(当时她的伤腿不适合站立),自己当时都不知道,中国队夺冠我很开心。”赵蕊蕊说,“我几次受伤总有人说我可怜,但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可怜的人。后来,又有人说我这个奥运冠军拿得轻松、容易。我相信没有一个运动员愿意以这种方式拿金牌。”
以这样的方式经历奥运会的确让人刻骨铭心,这也是让蕊蕊遗憾至今的原因所在。
◆ 艰难而精彩的复出
“4年的时间让我看透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我觉得现在的心态应该比那时候更好。”
2004年奥运会之后,没有选择放弃的赵蕊蕊开始了漫长的复出之旅。但是,她复出的时间一再推迟。直到2007年年初,赵蕊蕊赴美检查伤势恢复情况时,才发现原来的伤处还是没有长好,只得再次进行手术。此时离北京奥运会时间已经不多了,因此此前一直配合大夫治疗的赵蕊蕊坚决地不同意手术。
“要是医生说不行,我也就不练了,毕竟身体是最重要的。但是,医生一直没有宣布‘死刑’,我就要努力,队里还有各方面也在为我恢复创造条件。 2004年,伤口看起来长得很快;2005年拆钢板,我觉得松了口气,现在终于可以靠自己的骨头长啦;2006年恢复不错,跟队练得也不错,没想到这次去美国检查,原来的地方还是没有长好。”赵蕊蕊说。要再次进行手术,赵蕊蕊是一百个、一万个不愿意。好不容易把钢板取出来,又要往骨头里钉钉子,实在难以接受。
郎平、赖亚文等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还是无法说服蕊蕊。没办法,赖亚文只得通过越洋电话打回北京总部求救。最终在排管中心领导的说服之下,赵蕊蕊接受了植入钢钉的手术。事后赵蕊蕊表示,最终接受手术,还是觉得那样可能会更好一些,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留复出的希望。
其后又是漫长的10个月的康复和恢复性训练,到2008年1月1日,阔别队伍整整三年多的赵蕊蕊终于回到了中国女排。在跟队正常训练两个多月后,赵蕊蕊消瘦了许多。
尽管遭了些训练之外的罪,但并没有影响到她在与古巴队比赛时复出的精彩表现。在与古巴队的6场对抗赛中,赵蕊蕊5次首发,出战15局拿下了54 分,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看在眼里的主教练陈忠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想到赵蕊蕊可能会不错,但真没想到她的表现会这么好。她现在至少已经恢复到以前的九成水平了。”
对自己的成功复出,赵蕊蕊也是相当满意。她说:“与上次雅典奥运会复出相比,最大的变化是我很平静。当时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现在的我有点‘老将’的感觉了,也许这就是成熟吧,又老了4岁能不成熟吗?(大笑)4年的时间让我看透了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我觉得现在的心态应该比那时候更好。那么久没上场比赛了,那么久没见过这么多观众,我想我能发挥出平时训练的七成就行。所以比赛前我就对自己说,努力就行了,打好就打好了,打不好就打不好,没什么了不起的。上场后感觉非常兴奋,我离开赛场4年了,重新回到这种氛围当中,恨不得每个球都想去打、去救,真想像个超人。这4年对我来说真的有一种死去活来的感觉。其实说真的,我也曾想放弃,养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不好。就是为了奥运,如果不是的话,我肯定退役了。记得有一次,我心情很差,队友们联合给我打电话,说我是她们其中的一分子,暂时给我放几天假,要记得归队,还要和我一起去拿奥运金牌,去拿所有的冠军。那种感觉,让我一次次地振作,一次次地告诉自己:你是最棒的,这才有了现在的我。”梦想渴望在球场分享超越自己的感觉
“这期间我们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汗水和泪水,我们现在每天和苦累伤病作斗争,但是奥运会上能有好的结果的话,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我觉得自己必须努力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四年经历让赵蕊蕊成熟了许多,岁月的流逝也让她从小女孩变成大人,个中滋味也只有她一个人才知道。如今赵蕊蕊的心态淡定而平和,但是对于奥运会的渴望依然执著。
“奥运会是一个运动员的最高殿堂,是一个梦。不是每一个梦都会实现,都能美梦成真,但起码我努力过、争取过、坚持过。”她说,“金牌只有一个。但是,那些在奥运会上失败的人不属于失败者。有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没拿到金牌,但他们的拼搏和坚持得到更多的称赞。奥运的精神就是在没有希望的时候超越自己,创造希望,这种感觉是最美妙的。2004年奥运会,我参与到其中,可是参与得太少。正因如此,我更渴望去2008年奥运会,我梦想到球场上和大家分享那种感觉。”
而对于即将来临的北京奥运会,赵蕊蕊充满了渴望。她说:“喜欢女排的都希望我们得到金牌,我们也奔着这个目标去的。这期间我们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汗水和泪水,我们现在每天和苦累伤病作斗争,但是奥运会上能有好的结果的话,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我觉得自己必须努力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这三年多来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腿伤能够早日康复,重新恢复到2003年世界杯那时的状态,但这不是靠自己给自己压力就能提前做到的,更不是空想就能自然实现的,它需要脚踏实地去努力争取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实现梦想最重要的是过程,对我来说现在解决好腿伤的问题,才有资格、有能力去谈更高的目标。做事情是要循序渐进的,否则结果就有可能让梦想真的变成空想,最终只能在梦里想想了。”
从24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如今第二次参加北京奥运会,赵蕊蕊已经28岁了。对于今后的打算赵蕊蕊并非没有过设想,但对她而言眼下压倒一切的就是打好北京奥运会,她说:“我也常常会想自己今后去干什么,有过很多种设计,甚至在梦里也梦到过很多类似的场景,但这些都很遥远,并没有特明确的方向,毕竟我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全力打好北京奥运会。”
◆ “8”和“9”的更迭
与三年多前相比,除了上述变化赵蕊蕊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她的战袍从以前的8号换成了现在的9号。但在中国民间,“8”因与“发”谐音,被视为吉利数字。而赵蕊蕊此次更换号码是不是有什么原因呢?记者就这个问题向主教练陈忠和询问,陈忠和告诉记者,“当初赵蕊蕊是身背8号球衣受的伤,而且世界强队中也有身背8号球衣的队员因伤离开了球场,我感觉这个数字在这里并不是很吉利,都说‘8’和‘发’谐音,但别忘了‘8’和‘爬’也差不多呢,而且不是有句成语叫‘七上八下’吗。所以我不希望赵蕊蕊的复出有什么闪失。这也算是一种心理暗示吧!而在古代中国中的数字9即为龙,有圆满之意。”看来为了蕊蕊精心挑选的这一数字,也蕴含了教练的祝福和期许。对此赵蕊蕊或许并不知情,在她眼里号码只是个符号,“它的改变不会影响到我,不管穿几号的球衣,我都还是赵蕊蕊。”赵蕊蕊说,“而且我觉得9这个号码也挺好的。刚知道换号的时候我爸爸最开心了,一个劲地跟我说:‘我以前打球的时候就是9号!’”无论8、9更迭当初是作何想,但蕊蕊在赛场复出的精彩表现,都已明确地向世人宣布,2003年世界杯上的那个赵蕊蕊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