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際排聯主席魯本‧阿科斯諾曾經說過:“當今世界排球發展的趨勢和方向:速度和變化。快些,再快些。速度是排球的未來。”蔡斌很贊同。蔡斌分析,目前中國女排仍屬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是競爭對手很多,也很強。巴西、意大利、古巴、俄羅斯、美國是傳統意義上的強隊,荷蘭、德國、塞黑、波蘭上升勢頭不錯,形成競爭激烈的格局。巴西隊隊員技術全面,走快速路線,俄羅斯是高質高打,波蘭、荷蘭走的也是高質高打,但揉進了一些亞洲打法特點。美國隊在郎平執教後,在這一點上表現更明顯。“從世界上講,現在排球趨向攻防平衡。攻,要有高度、力量和速度;防,要能防得起高速、多變快速的進攻體系。歐美強隊在身體素質上要強于亞洲隊伍,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全面快速突變,這是我們重要的砝碼。在此基礎上,根據個人特點實現新的突破,彌補身高力量的不足。打亞洲隊伍,需要加強網口控制、後排防守,然後小球串聯跟上,基本沒問題。打歐美強隊,後排防守小球串聯必須好過對方,網口實力接近,不吃大虧,這樣才有一拼。所以必須根據中國隊的特點來研究打法。”
蔡斌組建中國女排新陣容的最大亮點,莫過于讓王一梅、楚金玲等一些頗有知名度的老隊員“改行”。這引起了一些球迷的質疑。蔡斌表示,這絕非一時衝動,而是教練組深思熟慮的產物。
“王一梅的強攻是目前中國女排里實力最強的,但一傳是她的軟肋,司職主攻存在明顯缺陷。讓她打接應二傳,可以取長補短。楚金玲在遼寧女排雖然打的是接應二傳,但同時也承擔一傳重任。況且楚金玲原來就是主攻出身,現在讓她重回老本行,是希望她能頂上王一梅原來的主攻位置。量才錄用,努力將每個球員的優點最大化、缺點最小化,是我選拔和指揮隊員的出發點。”蔡斌告訴本刊記者。
蔡斌喜歡技術全面型選手。他認為,目前中國女排的副攻手里,擅長攔網的往往不善于快攻,能在三號位打近體快攻的,卻不能在二號位打背溜背飛,技術單調是一大通病。就拿在北京奧運會上表現不俗的“雙塔”來說,薛明在三號位快攻有戲,但在二號位鮮有建樹;馬蘊雯在二號位的背飛很有特點,到了三號位卻表現平平。
蔡斌說,目前中國女排流行二、三號位的快攻,三、四號位之間的戰術進攻卻是“被遺忘的角落”。“只有副攻打法變化多了,整個跑動進攻體系才會豐富起來,戰術才能真正做到靈活多變。我喜歡技術全面型的球員,這也是世界排球發展的潮流。”
魯本-阿科斯諾曾指出:“中國隊一傳不好的情況下很難組織起有效進攻,而其他很多歐美隊伍即使一傳不到位時也能組織起較好的進攻。這也許是一個弱點。”對這一說法,蔡斌贊同卻顯得胸有成竹:“比賽中,在一傳到位率達到60%的情況下,還有40%的不到位,這個時候該怎麼打都在我的設計之中,只要和隊員能溝通,場上的執行沒問題。問題在于能力,想到和有能力做到是兩回事。能力是我們要想辦法提高的。”
根據徐利的說法,新女排中80%的隊員來自國青隊,這極大減少了蔡斌與新隊員的磨合時間。蔡斌認為,目前這批隊員很適合實現自己的戰術意圖,但真正能達到什麼高度需要通過訓練。“從整個戰術打法上,我堅持打集體,不打個人,這是集體項目的基礎。必須靠整體打法完成戰術體系。核心人物雖然也需要教練的培養,但更多是在訓練和比賽中自然形成的,這需要時間積累。”
蔡斌一直反複強調“智慧”這個詞。“排球比賽是智慧和體能的綜合較量,前者是靈魂。”蔡斌告訴本刊記者,無論是打法的創新,還是傷病的控制,都離不開科學化這個原則,富有智慧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才能組成一支勝利之師。
生活中的蔡斌幽默且很有生活情調,調侃起自己1.8米的身高,他說:“我在場上打比賽時,經常跟2.04米的隊友翁亦青站在一起,反差真大呀,還有球迷問我身高有1.6米嗎?”蔡斌喜歡喝功夫茶,家里成套的品茶設備和收藏的各種特色茶壺昭示著主人對悠然生活的向往。而且蔡斌對古玉很有研究,他家里養著一對有10厘米背徑的巴西彩龜亦讓人驚訝。而他當年在國家男排時的室友盧衛中曾透露,蔡斌喜歡斗蟋蟀,“那時候在國家隊,他年齡比我大一些,一到訓練結束或者周末,就拉著我去地頭逮蟋蟀”。還有人爆料,蔡斌在上海隊當教練時,滿屋子放的都是蟋蟀罐。本刊記者追問起此事,蔡斌笑著否認:“我是挺愛玩的,不過斗蟋蟀都是小時候的事了。那時候也不像現在有電腦和那麼多可玩的東西,蟋蟀也只在秋天才有。不過現在我只喜歡排球,排球很有意思。初次接觸的人可能覺得就是傳聯扣發,實際鑽研進去了,它里頭有技術環節,心理環節……一環扣一環,有很多可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