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体育讯 在新集结的中国女排16人集训大名单中,秋月、若琪、燕妮、春蕾、静思……这些球员不仅模样俊秀,连名字都极富诗意,而了解沈静思的球迷都知道,唯独她的这个名字却并非“人如其名”,原因是“静思”两字乍一听似乎大致理解为静谧隽秀、思虑沉稳之女孩,但如果将这种比喻放到球场上的沈静思身上,只能说是仅仅指对了一半……
四岁入行 偶触排球
从沈静思代表八一女排征战全国女排联赛之时,就有人示言,身高1.87的沈静思是日后中国女排二传位置上的可塑之才,甚至被称为是原功勋二传国手冯坤的不二接班人。
不知是不是缘于司职同一个位置,冯坤恰巧又是沈静思极其崇拜的偶像,当谈到自己对偶像的感觉时,静思对其的崇拜和艳羡之情溢于言表:“自己距离偶像还差得很远,不过一直在朝着冯坤的方向努力。”
沈静思1989年出生于漳州诏安,母亲许惜真是一位县体校的田径教练,也许是受到体育世家的熏陶和影响,其从小就对体育锻炼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从事体育事业的母亲也不为人后,在窥到小静思的运动天赋后,潜心对自己的女儿进行“因材施教”。
从此,田径场上就多了一位刚满四岁的“小队员”,小小年纪的静思总是在母亲带队训练过程中,跟着一群大队员的身后练习跑步,长长的跑道成了她儿时的“玩伴”,而这个仅能心领神会的玩伴也“不辱使命”,除了帮助她练就了出众的身体素质外,更让小静思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愈发有增无减。
2000年,才满11岁的沈静思身高就达到了1.72米,这在同学中绝对称得上是“鹤立鸡群”,当时的小静思已经在县里基层篮球队开始了初级的篮球方面的训练,而对于排球项目则是一无所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那年暑假,她参加了漳州市举办的夏令营活动,并第一次接触到了排球这个项目。在训练馆中,当时的少体校教练在猛然发现她的一瞬间眼前一亮,尤其对她的身高和相对协调的体型十分赞叹,并欣欣然有意“引诱”静思去场上试试身手,然而令这些教练意想不到的是,从没摸过排球的小静思居然在接到球后就做起了类似专业运动员的传球动作,这更加让少体校的教练员们欲罢不能,因为球队中还鲜有这样身高出众和球感这么灵秀的球员,欣喜之余也如获至宝般将“好苗子”沈静思由篮球场上直接转带到了当时的少年排球队中。
高大二传 成为趋势
福建队曾为中国女排输送过不少优秀人才,像八十年代有着“大珠小珠落满盘”美誉的侯玉珠和郑美珠,而漳州市又是传统的排球之乡,除了作为女排训练基地被大家熟知外,原国家女排接应二传手王子凌也曾从这里走向了世界赛场,就是在这块与女排姑娘息息相关的土地上,沈静思开始了自己的排球生涯。
就这样,在当年暑假一结束,小静思就在漳州市少体校排球队开始了基本功的打磨,按以往惯例,体校教练之初设想打算将沈静思培养成为一名主攻手,但尝试了一段时间后,静思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观察力和良好的触球感觉让教练改变了初衷,随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身高占优的沈静思放弃主攻手的发展改练二传。
其实少体校的教练之所以作出这个尝试,也与当时世界排坛的发展趋势有关,并且也算是借鉴了时任国家女排主教练也是同乡陈忠和当时选择二传手的先进做法。
陈忠和上任伊始力排众议将技术娴熟的诸韵颖弃用,一定程度上对其身高极存忧虑,特别是二传手转到前排时,拦网的弊端显而易见,当时环顾地方女排阵容中,身高占优的二传手是凤毛麟角,惟有二流球队的北京女排1.83米的冯坤较为适合,而冯坤相比诸韵颖虽技术粗糙,但却是日后中国队解决拦网软肋的一把利器。陈忠和的选择果然验证了这一说法,在之后的诸多世界大赛中,冯坤在拦网方面的优势成为中国女排弱势转强势的一面明镜,并且除了拦网发挥特有作用外,冯坤也利于自己的身高多次在前排攻手无法转换的情况下,“反客为主”扮演起了进攻者的角色,这也就是我们为何经常看到赵蕊蕊传球、冯坤进攻的“准四二配备”另类场面出现的缘由。这种做法在当时给了各基层教练员们极大启迪,刻意选择高大二传似乎成为一种规律。
思而不静 潜质巨大
基层教练的独具慧眼,也让中国女排诞生了历史最高二传,从进入少体校到两年之后被八一女排相中,再到2004年进入国少队、2007年出任国青主力二传,直至临危受命顶替宋妮娜首次征战06-07女排联赛,沈静思一步一个脚印在用实力证明自己,特别是今年女排联赛期间,沈静思多数时间担当首发,因表现上乘再次被恩师蔡斌选中。
在新一届参加女排集训的大名单中,除去暂时不参加集训的王晨外,二传位置上只有魏秋月和沈静思,不出意外,沈静思将铁定是中国女排最后的14名正式人选,由于魏秋月荣任队长一职,沈静思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也许会扮演起替补二传的职位,但这并不足惜,相对于经验丰富又经过北京奥运锤炼的魏秋月,将满20岁的沈静思应抓住这极好的机会继续在心理和技术上稳定自己。
看得出,蔡斌之所以将沈静思招入国家队,并没有将陈忠和的用人思路推倒重来,毕竟冯坤的作为有目共睹,二传手技术粗糙可以通过苦练加以弥补,但先天的身高优势却只能是板上钉钉、无法补漏。
之前有记者向蔡斌主帅提问,像魏秋月这样打过奥运会的球员是否会成为绝对主力,当即蔡斌就予以否认,表示二传是队伍的核心,教练的指导思想要通过二传去组织,在新一届的国家女排中,魏秋月和沈静思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现在的沈静思只能说具备了一定潜质,自身条件不错,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但就是缺少大赛的锻炼,稳定性不足,技术发挥也略欠火候。
启蒙教练曾这样评价沈静思:性格外向,想法大胆,场上放得开,属于比较野的队员;在联赛赛场上,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只要有沈静思在,场上气氛总是非常活跃。传接战术球善于思考,球风思而不静,动中有虑,这就是为何本篇开头所提到了单看沈静思的名字仅仅是说对了一半的原因。
由于模样极像蜡笔小新的妹妹小葵,因此沈静思得到了这个绰号,而爽朗的性格和积极的心态似乎也在帮助“小葵”及早融入到中国女排这个荣誉方阵中来。(搜狐体育 李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