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凌晨,2009瑞士女排精英赛在瑞士蒙特勒开始第二轮的争夺,在A组首场对决中,中国女排以3-2(25-14、23-25、25-23、22-25、15-7)战胜德国女排,取得两连胜,小组出线在望。
根据赛后官网公布的技术统计,王一梅以16分成为中国队中得分最多的队员,其中进攻拿到12分,拦网获得2分,发球拿到2分。马蕴雯和薛明紧随其后,分别得到15分和13分。
在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与德国女排的赛后技术统计中,王一梅以五局独得16分的成绩冠绝中国。除了她以外,两名副攻马蕴雯和薛明分别得到了15和13分,这三人在总得分上名列中国队的前三位。从这点我们不难看出,去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几名“老队员”在关键时刻还是更值得信赖。
虽然右腿上缠绕着厚厚的绷带,但王一梅还是利用自己的重炮担任起了中国队的大部分调整攻。五局比赛16分的表现虽然不及王一梅在前几场比赛中的总得分,但考虑到大梅的伤势,已属不易。伤病的影响使得王一梅在这场比赛中的被拦次数较多,但被对手防起的次数并不多。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王一梅确实是一个敢下手,有血性的选手。而这16分,大部分是在一传不到位的情况下或在防发明时传给王一梅的调整攻,大梅确实是中国队在防反时的一门利器。不足的是,大梅的发球依然没能改善失误过多的老毛病,尤其是在暂停后的第一个发球,往往由于手冷了下来直接失误。
除了王一梅,中国两名副攻的进攻也是中国队主要的得分手段,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两名老队员马蕴雯和薛明在大部分的时间内都发挥得较为出色。虽然在第二、三局的身前球几次被德国队的副攻拦了回来,但薛明在随后的比赛中加强了“时间差”的进攻,显示出极强的适应能力。而小马的背飞虽然在第四局中曾被对手摸透,导致多次被拦“卡轮”,但考虑到她在前面的表现出色,也算将功补过。这场比赛也给小马敲响了警钟,虽然她的背飞在面对适应性较弱的球队时几乎百发百中,但面对适应性较强的球队时,还是经常遭遇限制。
两名副攻现在需要加强的依然是全面性。在中国精英赛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小马多次与魏秋月配合的身前球,看到了薛明不常见的背飞进攻,但她们在这场比赛中基本都固守着自己擅长的位置,这也是她们在一段时间内被对手摸透的原因。另外,两人对“平拉开”的判断依然有所不足。只有将进攻点拉长成“线”,并加强移动拦网,两名副攻才能真正构筑起中国女排的“网上长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局末替补徐云丽上场后的表现,她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拿到了4分。从中国昆山站与多米尼加队的比赛,我们就能显而易见地看到徐云丽的进步。这几场比赛她都在关键时刻替补上场,充当了很好的“救火队员”的角色。
令人担忧的是,已经28岁的老将李娟在本场比赛中依然表现疲软,全场总得分仅3分,为全队最少。当她在前排时,中国队时常出现被“卡轮”的情况;而当她后撤接一传时,由她与自由人张娴、楚金玲组成的一传体系依然受到了对手飘球的强大冲击,成为了唯一一个表现低迷的老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