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http://bbs.sports.sina.com.cn/thread-22-0/table-34268-2756.html情商也称作为情绪智力,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现在球迷水平提升了,他们看球评并非胜败论英雄,而是全方位的综合欣赏着一支队伍的表现,揣摩着它的技术含量,提升走势,点评着它的状态波动,存在不足。
情商也与智商一样,是个人与团队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它影响一个人一生,左右着人们的情绪,更多的展现你的个性,你的世界观,你的价值观,你的耐心,你的信心,你的毅力,你的定力,你的情绪,你的情感。
球迷看球需要情商,球队比赛更需要情商。
蔡家军回师中国,马上面临着记者和球迷的质疑:
一是两输东洋女问题,球迷担心的却是第三次抗日战绩?
二是楚梅改革的问题,人们关注的只是效果如何,提升或下降?
三是核心形成的问题,大家想看首发优化组合,而不是走马灯!
四是队伍微调的问题,看客仅仅想明白,中国队穷尽了国内高手吗?
显然,蔡导的回答,给人是鹰派般的强硬与自信。
作为少师,刚性十足这一点,原本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人贵有自知之明,队伍更贵自知之明!
如果中国队在几个月后再负东洋魔女的话,恐怕尽管主帅信心不减,想屡败屡战,队员也不堪重负了。
曾有一年,中国女排连负南韩和日本后,不是出现过十一名队员要求退队,间接导致了哪一代的主帅下课!
自信与自负,
刚性与刚愎,
仅仅一字之差。
蔡导明说了:再打日本不是问题。
可是,笔者依然担心。
首先担心队员们的情商。
她们在两连败的阴影下,能否调整心态,绝地反击,能否排除心理暗示,扬长避短?
小月能否“快起来”,
小明能否“暴起来”,
大梅能否“稳起来”,
全队能否一传不出大错,拦网不出大碍,防守不出大乱?
毕竟,中国女排队员,都是没读多少书的小姑娘哟!
中国女排综合实力强于日本女排,这一点大家没异议,可是,技术实力不等于可以绝对胜利。
其次担心主教练的自信。
毛泽东是中国人虎气最重的伟人之一,他老人家都说了,凡事要留有余地。球场上什么都会发生,比赛没有十拿九稳的事。话说绝了,退路就容易堵死了。排管中心给你的是时间,你何必自缚手脚?
换句话说,沉住气,低调些,让时间和事实来说话,不是更好吗?
再次担心队员的应变能力。
理由如下:
就说拦网吧,中国女排拦欧美队尚有心得,因为面对着欧美列强的高点超手,中国女排历来讲究拦网高度,队员的拦网动作主要是“提肩延臂,伸掌压腕”,单人拦网以堵重点线为主,集体拦网以区域堵截为主,追求的是拦死拦起最好,拦不死也不让欧美暴女把球直接砸地,以免她们越扣越疯。
可是,这拦网动作对日本小个子兵却无效,她们在快速分球中,扣手追着球下手,球的过网点很低,往往就扣在中国拦网队员的手掌与小臂之间,造成球乱飞和打手出界。诚如内行球迷说的一样:这种球不拦还好,拦了更闹!___因为日本队扣球不算重,拦回了,她们组织打第二板,打得更顺畅;拦出界乱飞了,连救的机会都失弃了;总之是得不偿失。
蔡导的技术业务是没说的,打日本时,他在暂停时指导队员拦网时说:不要急,两手伸过去,“捂”着球为主。
可是,现场谁能听进去了?听进去了也无法马上做出来这些动作来__因为日队球速快,基本形成一对一局面,我们中间的副攻根本就来不及移并过来,形成有效的集体拦网。
蔡导回答记者时,也说到了中国队移动拦网慢的问题,并且提到下一步要训练解决的措施。
然而现实是:中国队的副攻手,几乎清一色采用的是“并步移动”与“滑步移动”拦网步伐。
而这种步伐,一般是跟不上日本队的两边拉开速度的。
除非采用男子式的“助跑移动”拦网步伐,可以,她们从打球开始就以并步滑步为伴,形同固定模式,能改练得过来吗?
球迷的担心自有理由,蔡导的自信亦有出处。
这一切的一切,只好让时间与事实来证明了。
值得说明的是:
球迷的情商是不错的,
他们可以淡看胜负,
却执着关心关注和热爱中国女排。
[ 此帖被梨子在2009-06-27 14:5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