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的"潜能"和奥运胜机
眼下为北京奥运会正努力调整、积极备战的中国女排虽然因大奖赛的惨败招致很多的质疑,但国人对女排的高涨热情和近乎固执的期待依然不减,毕竟是家门口的奥运盛会,毕竟是我们三大球里的唯一指望,我们宁愿相信奇迹也不愿放弃久存心中的美好梦想。
论目前的绝对实力,平心而论中国女排已不属第一阵营,巴俄意古的强势和誓在夺冠的备战决心更令我们的前景堪忧,但我们如果能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包袱,别太拿卫冕冠军当回事,也别太把胜负看得有如天大,真正忘我的投入到比赛本身的对抗中,投入到每一次进攻每一轮防守的细节追求里,顽强冲击包括委内瑞拉在内的所有对手,将我们的全部水平和潜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不也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胜利吗?
目前的这支中国女排就瑞士精英赛和大奖赛的亮相来看,我们的各方面似乎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发球似已沦为二流,一传的稳定性始终存在很大的隐患,往日犀利多变的快攻战术的威力因为对手卓有成效的针对性研究也大打折扣,拦防体系在碰到意巴等强队时更是常常不堪一击,豪华双塔和后排严重脱节,难有作为,然而,我们仍然有理由期待的是,我们的“潜能”其实并没有全部发挥,而我们本该具备的能力也似乎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体现。以下就让我们看看我们的几个有待开发并完全有能力开发的“潜能”。
一,用活刘亚男。
作为中国女排曾经的当家“一宝”今年仅仅在瑞士精英赛首场对阵塞队时作为主力接应出场并有出色的发挥(和副攻配合的双快进攻的酣畅淋漓可用“惊艳”来形容,二号位的定点球也处理的得心应手,网前小球乱球的绝活再现,甚至包括飘球发球的威力至今仍能给球迷留下印象),之后好像就隐形了,最多就是替补薛明后排做第二自由人,这样的使用不但完全忽略了刘的“快刀本色”,其一传防守的能力似乎也因为替补“手潮”的原因而有所下降。也许陈家军的新阵已不再需要刘打副攻这个位置,那作为接应的替补如果仅仅是第二自由人的功能实在是一种资源浪费。主力接应周苏红的进攻点在面对强队受阻时其实也不过是充当了第二自由人的角色,周的后排防守起球还是有一定能力,但其一传能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周的拦网更是短板。因此在对阵意大利和巴西时,应大胆让刘亚男首发接应,以变制变,让意巴苦心研制出来的电脑线路落空(意的电脑指挥的最得意之处正是从周身上突破进而全面抑制我们的进攻体系),刘多打双快的第二点,真正把网宽利用起来,打双快只要保证一定的速度,对方的拦网是很难判断的,双快的隐蔽性要胜过背飞。再以刘的快和变配合双塔的高度优势将我们的一攻完全打活,即使一传不十分到位,也要多尝试强打快攻(竹下能多次飞到场中偏后的位置扭身纵跃强传网前快球,我们的冯和魏也应该能做到),当然这对二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然我们是低姿态冲击对方,与其在四号位拼主攻实力去变相等死,还不如在二传的思路上大胆再大胆些。另外,刘在二号位的拦网和周相比在高度和判断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就目前我们的实力而言,象这样的细节上哪怕一点点的优势都要想尽办法充分体现出来。
二,后排攻战术。
我们对后排攻的理解一直似有偏差,导致我们看到的后排攻越来越少,而随着有限的几次后排攻的成功率的下降,在使用上也就更加保守,有点恶性循环的味道。但其实自训练开始我们就没真正重视这一战术。以现有三名主攻手的能力看,舍弃后排攻实在是大大的资源浪费。我们的主攻本来就不是靠绝对实力打天下的,“下球”需要配合,即使大梅也不例外(大梅还需要二传的配合,乱球扎网球和倒三角大梅处理起来都非常费劲)。副攻的牵制是配合,前排两边的虚晃进攻更是对后排进攻的绝妙配合,这一点我们做的太不够了,我们看到的后排攻好多毫无战术成份,也没有速度,后排攻往往击球点很低,明摆着打只能等死,最多靠大梅的力量猛砸,有时能砸破对方的拦网手偶尔得上一两分。也许我们打1号位和5号位的后攻有点吃力,但只要前排的有效配合,6号位同样可以在速度和线路的选择上取得优势,6号位拥有全场最开阔的视野,打速度和落点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木村和栗原的力量有限,但后排攻的成功率极高的原因就是抢了速度并追求了落点的变化,竹下多次在防反已明显处于慢节奏时仍摆开来强打后排,速度没法抢了,就是看重了5号位的线路的多变,因为竹下深知在失去速度的情况下,四号位二号位她们都会非常吃力,选择后排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即使不能一锤打死,也破坏了对方的节奏,为再次防反争取更好的机会。奥运会没几天了,相关训练只能放到以后了,但奥运会上我们在后排攻的问题上绝非毫无作为,首先思想上要有突破,小日本活生生的教材摆在这儿,现学现用其中的几招都来得及。再有二传真的不能保守,大奖赛都打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可保守的呢?我们的前排本来就没有明显优势,通过合理的分配后排攻能大大缓解前排进攻压力,打乱对方拦防节奏,从而相应提高前排命中率。张平犀利的后排就不提了,记得以前刘亚男和薛明都打过不错的后攻,昊子更是后排高手,可是现在越来越萎缩了,着实可惜。希望姑娘们真正拿出胆量和魄力,就算输球也不能输掉勇气,而勇气上来了,没准就不输了。让我们共同期待奥运会上我们亮出犀利的后排。
三,双塔阵型的拦防潜力
精心打造的豪华双塔如果只能欺负小日本,那就等于在向世人昭示我们的失败。而这一幕恰恰已经在之前的大奖赛上出现,不能不令人格外痛心。也许蕊蕊因为腿伤的顾虑而不能放开手脚,但整体上我们的拦网效果在面对强队时全面处于下风确是事实。其实我们的拦网并非输在球员的能力上,而是输在自己的战术上,从场上观察似乎看不出赛前的准备会上我们拦网的针对性部署,只是到了场上被动时才匆匆应付几下。其实,就现有几支强队而言我们利用身高的优势完全可以做的比现在更好。首先我们要加强拦网的配合,单人拦死固然爽,但更多的我们要通过双人甚至三人拦网破坏对方的线路(比如封其直线逼其打斜线再配合后排的针对性的有效卡位)。大奖赛上日本赢下美国首局的最后一个球,就是竹下和另一队员(忘了是谁)配合双人拦网,因为卡位准确,起跳时机恰到好处,将2米的汉尼弗的大力平冲扣球直接拦死在后场,是砸在159CM的竹下拦网手上被竹下拦死的,竹下的起跳和过硬的手型是成功的关键,但双人的配合同样建功。如果蕊蕊在奥运会上仍然因为顾虑腿伤而不能作出拦网的有效配合起跳的话,就该立刻换上小马,虽然小马实力不行,但作为奇兵,背飞的速度和力量俱佳,完全能抵挡一阵子的,拦网上尽量争取速度(并非起跳的速度,而是横向移动合并配合的速度)。再有,拦网针对不同对手相应采取不同对策,打古巴重点关照二号位(四号位也强但相对难防,特别是卡尔德隆和鲁伊兹的超手有时只能认了),拉米和桑托斯的2号位力量强悍但点不高,速度我们也可以抢得上。打巴西重点盯住谢拉,她现在的状态确实越来越好,但仍不能让她没有约束地打疯,巴西队往往在一传不到位或反击时就打接应这一点,而一旦谢拉受阻比其他人受阻给全队带来的影响要大的多,其他各点的替补非常强大,唯有谢拉替补相对较弱。打俄罗斯则选择封死四号位直线逼其打斜线,我们后排作好针队卡位,也迫使对方为追求线路造成出界失误。拦意大利除了限制阿奎(她速度并不快)外,也要重点关照吉大妈的背飞一招鲜。总之,我们的拦防只要认真布置是完全可以上一个台阶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两个二传手的合理使用
既然决定了冯核心,当然我们应该相信冯自己不只一次说过的话“相信到奥运会就会调整出最好的状态的”,但也并非铁板一块不能更改,个别场次不妨大胆变阵,以变制变。个人觉得对阵意大利和巴西让小魏首发,不出意外就打满全场,冯作替补偶尔上来换下节奏也让小魏稍作调整,但总体上坚决做到用人不疑。小魏的作用不能仅仅作为救火队员。决定小魏首发,那么赛前的布置就不一样,奥运会上我们两天才打一场比赛,有相对多的准备时间。一方面,小魏能解决冯薛的配合不好的问题,让薛这一强点兑现。另一方面,意巴针对我们多年的以冯周为核心的老一套的战术体系较为熟悉,往往打的得心应手,而小魏和刘亚男主打可以昨为奇兵挖掘出相应的潜力。再有,小魏和蕊蕊的配合也不弱,而小魏发球的威胁大于冯,大致可以抵消其防守弱于冯这一点。以目前的实力,我们和意巴比均处于下风,与其按部就班的挨打不如大胆变阵、冲击对方、以寻找胜机。
另外,我们的接发和串联还有不少潜力可挖,我们完全可以做的更好,这里面最最关键的就是思想上的突破,从主教练到二传再到每一个队员,真正体会“光脚不怕穿鞋”的道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追求细节,追求比赛本身而非胜负得失,打出自我,打出忘我,胜机也就在眼前了,夺冠固然好,但战胜自我同样值得称道,我们期待一个摆正位置全力冲击的中国女排,我们也欣赏一个有能力将全部潜力尽数发挥并永不言弃的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