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吉林省重组省排球队之后,黑龙江省也重新组建了自己的专业排球队,尽管是青年军,目的也很明确是为2013年的辽宁全运会争金夺名次而组建的,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球队是有了,很多愿意打,想打排球,又可以接受专业排球训练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向往的平台。同时期待更多的诸如山西、陕西、内蒙古、重庆、广西、安徽等省市积极组建起自己的排球队,哪怕只是一种三年热度,也是对中国排球的一种贡献,也许在未来的2年,中国排球可以有效的缓解无人可挑的尴尬境况。
黑龙江青年女排沐体教结合春风 解散16年后枯木逢春
9月15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黑龙江省青年女子排球队成立暨“黑龙江省青年女排训练基地”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这是黑龙江解散省排球队16年后再次恢复省队建制,也标志着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在体育与教育相结合谋求发展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忍痛割爱舍排球 集中精力抓冰雪
黑龙江省排球队1959年成立,设有男女成年和青年队组。其中,女排成绩较好,曾跻身全国排球甲级行列,并于1976年获得全国女子排球甲级联赛第六名,1980年获第八名。到九十年代初,省排球队面临着生存危机。在黑龙江省体育要兼顾奥运、全运并举,冬夏两线作战的大方针下,人力、物力、财力捉襟见肘,无法确保冬季优势项目的发展。在当时体育市场化并不繁荣的大环境下,排球队作为集体项目,后备人才匮乏和经费不足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1994年第七届全运会后,黑龙江省体育局着眼国家体育发展全局,对竞技项目按照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一般项目进行了重新规划。忍痛割爱砍掉了投入较大,成绩难有突破的排球和体操项目。
与此同时,黑龙江集中精力肩负起国家冰雪项目发展重任,并从1997年开始在世界冰坛上刮起了龙江风。我国首枚冬奥会金牌、首枚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首枚花样滑冰金牌均出自黑龙江运动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获得的11枚奖牌中有10枚是黑龙江省运动员获得。此外,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冰壶、单板滑雪几大项目已跻身世界一流水平。黑龙江冰雪项目的梯队建设已形成规模。
建设体育大省 探索体教结合新路
北京奥运会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2009年全运会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从冰雪体育强省向体育大省迈进的目标。黑龙江省体育局党组在组织干部进行多番探讨前提下,提出竞技体育的根本在于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高水平的竞技人才必须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全面的“三高”人才(道德修养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水平高),其出口、入口乃至长远发展,关键还在于教育,新形势下体育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教育。因此,局党组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在体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方面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原有的“省队市办”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体教结合发展之路。
而作为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球类项目再次成为焦点。年初,黑龙江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成立,着手规划球类项目全面发展。由于地域原因,黑龙江人普遍身材高大,身体素质好、富有吃苦和拼搏精神,具备选拔篮球排球运动员的先决条件。而省内青少年体育尤其是中学生篮排球普及率较高,经过多番筹备,解散了16年的排球项目有了恢复建制的可能。
整合体育教育资源 培养复合型人才
齐齐哈尔市,有着30多年排球运动的传统。齐齐哈尔实验中学是省级重点中学,多年来一直是黑龙江省排球项目基点校,其排球队在全国中学生比赛中,屡创佳绩,其资源优势备受学生、家长和全国高校的青睐。
依托中学组建省青年女子排球队,这一模式应运而生。这不但能优化运动队的队伍结构、在提升科学训练和管理水平、夯实后备人才基础、解决学训这一体育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推动项目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青年女排成立后,由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和齐齐哈尔实验中学的共同管理。省体育局将在相应资金、注册、比赛、教练员选派、科研等方面,为省青年女排提供支持。齐齐哈尔实验中学将在运动队的管理,训练条件保障、文化课教学及招生等方面创造条件。目前,该队已有40余名不同年龄段的排球队员。队伍成立后将实施层级化管理,由黑龙江省体育局选派专业队教练,加大专业训练力度,扩大生源规模,提高成才率,力争在近年内代表黑龙江在全国青年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省青年女排成立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筹建过程中,省内外高校纷纷投来橄榄枝,“预定”生源,学生家长也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消息。这个利好消息证明了排球队恢复建制是众望所归,是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必由之路。
在中学组建省级体育专业队,“省队校办”这是体教结合的积极探索,是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渠道,更是体育社会化的有益尝试。